客思吟

未知 〔唐朝〕

禾黍正离离,南园剪白芝。

细腰沈赵女,高髻唱蛮姬。

路愧前冈月,梳惭一颔丝。

乡人不可语,独念畏人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田野里的禾黍长得密密麻麻,我在南园采摘白色的灵芝。

有着纤细腰肢的赵地女子翩翩起舞,梳着高耸发髻的蛮地女子放声歌唱。

面对前冈的明月,我心中充满愧疚;看到自己颔下的丝丝白发,对着梳子也感到惭愧。

难以和同乡之人倾诉心事,独自思索着又害怕被人知晓。

1. 诗中“赵女”“蛮姬”的表述,反映了古代对不同地域女子的特定印象,体现了当时的地域文化认知。

2. 诗中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以热闹的歌舞场景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

3. “离离”一词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草木茂盛,如《诗经·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4. 灵芝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常与神仙、长寿等意象相关联。

  • 禾黍:指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白芝:一种白色的灵芝,古人认为是祥瑞之物。
  • 细腰:纤细的腰肢,这里代指体态优美的女子。
  • 沈赵女:“沈”通“沉”,有沉醉、沉溺之意;赵女指古代赵国的女子,以善舞闻名。
  • 高髻:高耸的发髻,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 蛮姬:蛮地的美女,蛮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前冈月:前面山冈上的月亮。
  • 一颔丝:颔指下巴,一颔丝指下巴上的胡须已经花白,形容人已衰老。
  • 乡人:同乡的人。

《客思吟》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与内心愁苦的古诗。首先,我们从标题“客思吟”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核心是“客思”,即游子的思绪。

开篇两句“禾黍正离离,南园剪白芝”,描绘了田园风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接下来“细腰沈赵女,高髻唱蛮姬”,描写了歌舞场景,展现了异乡的风情,但这热闹的场景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愉悦,反而更凸显了他的孤独,因为这些欢乐与他无关。

“路愧前冈月,梳惭一颔丝”是全诗情感的一个转折,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明月,想到自己的漂泊处境而愧疚;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叹时光流逝而惭愧,这里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最后两句“乡人不可语,独念畏人知”,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孤寂推向了高潮,他有满腹的心事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同乡,这种无人理解的愁苦,正是游子在外漂泊时常有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自身状态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孤寂愁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禾黍繁茂、采摘白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接着描写了赵女、蛮姬的舞姿与歌声,看似热闹的场景,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路愧前冈月,梳惭一颔丝”两句,通过对月亮和自身白发的描写,将诗人的愧疚与惭愧之情流露无遗,可能是在感慨自己漂泊多年却一事无成,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

最后“乡人不可语,独念畏人知”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无人可诉,既想倾诉又害怕被人知晓的矛盾心理,将游子的思乡之愁和内心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由于这首诗的作者未知,其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从诗中“客思吟”的标题以及诗句中所流露的情感来看,推测可能是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所作。诗人可能在异乡漂泊已久,看到眼前的景象,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思绪。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