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
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太史观测南方的天际,秋分时节能看见老人星。
它增添光辉,延续国家的历数;放射光芒,开启吉祥的典籍。
明亮的星光依傍着狼星所在之地,显著地出现在帝王的朝廷附近。
高高悬挂在遥远的天空,孤独的白光忽然闪烁发亮。
应当看到它新吐出的光芒,吉祥的征兆自然显现出美德。
既然能符合帝王的福运,从此就象征着长久的年岁。
老人星:也称南极老人星,是南天星座船底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亮度很高,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看到。在古代天文学和文化中,老人星被视为吉祥之星,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国家的安宁。
太史:古代官职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等事务,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观测星象的活动往往与国家大事相关。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昼夜平分。在古代,秋分不仅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节点,也与天文观测等活动有关。
《老人星》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寓意的语言,描绘了老人星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首先,我们从诗句中可以了解到古代对星象的观测和重视,太史这一官职的职责就体现了这一点。秋分时节出现的老人星,在古人眼中并非普通的星辰,而是承载着诸多吉祥寓意的象征。
诗中多处运用了联想和象征的手法,将老人星的光辉与国家的命运、帝王的福运等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即认为上天的现象与人间的事务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老人星“灼烁”“昭彰”“荧荧”等状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星象的壮美,更凸显了其吉祥的特质。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歌的语言之美,还能了解到古代天文学知识、社会观念以及文化内涵,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和国家繁荣的向往与期盼。
这首诗围绕老人星展开,开篇点出太史观测到秋分时节出现的老人星,引出描写对象。接着描绘老人星的光辉及其象征意义,“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将星象与国家命运、吉祥征兆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人对星象与人事关联的认知。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描绘了老人星的明亮及其所处的方位,既写出了星的璀璨,又暗含其与朝廷的紧密联系。“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则细致地刻画了老人星高悬天际、光芒闪烁的姿态,用词生动形象,展现出星的高远与明亮。
最后四句进一步深化老人星的吉祥寓意,将其与帝王福运、长久年岁相联系,升华了诗歌的主题,整体营造出一种祥瑞、庄重的氛围。
赵蕃是唐朝诗人,其生活的时代,天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定地位,古人常常通过观测星象来预测吉凶祸福、象征王朝兴衰等。老人星作为一颗被视为吉祥的星,常被文人写入诗中,寄托对国家繁荣、君主长寿、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老人星的描绘,表达相关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