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侍御归西台

鲍溶 〔唐朝〕

归台新柱史,辞府旧英髦。

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

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此举关风化,谁云别恨劳。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你回到御史台担任新的侍御史,辞去之前幕府中英才的职位。

在贵重的幕府中劝酒送别,望着你骑的高头大马扬起尘土远去。

诗兴如锦绣般绚丽,佩剑的光彩映照著毛笔。

你的这一举措关乎社会风气与教化,谁说离别带来的遗憾会让人疲惫呢。

1. 御史台:古代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西台是其别称之一。

2. 侍御史:御史台中的官职,职责包括监察朝廷官员等。

3. 幕府:古代军政大吏的府署,府中多有贤才辅佐。

4. 中唐诗歌:鲍溶生活在中唐时期,此诗体现了当时诗歌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关联的特点。

  • 罗侍御:指姓罗的侍御史,侍御史是古代官名。
  • 西台:指御史台,古代官署名。
  • 柱史:对御史的别称。
  • 英髦:指才智出众的人。
  • 莲幕:指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长官的府署。
  • 骢马:指御史所乘之马,后泛指官员所乘之马。
  • 绣段:比喻华美的诗文。
  • 霜毫:指毛笔。
  • 风化:指社会风气、道德教化。

这首《送罗侍御归西台》是一首送别诗,却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情。开篇直接点出友人的职务变动,"新柱史"与"旧英髦"对比,既说明友人的履历,也暗示其能力出众。接着描写送别场景,通过"莲幕"和"骢马"等意象,烘托出友人的身份地位。随后转入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诗情分绣段"写其文才,"剑彩拂霜毫"显其武备,展现出友人的全面素养。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将个人的离别与社会风化联系起来,使诗歌的立意更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新职位上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整体来看,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情感真挚而积极向上。

全诗围绕送别罗侍御展开,既写出了友人的身份变化,也抒发了复杂的情感。首联点明友人的新旧职位,暗含对其才华的肯定。颔联描绘送别场景,"莲幕贵"体现幕府的不凡,"骢马高"凸显友人的身份。颈联以"绣段"喻诗情,以"剑彩拂霜毫"展现友人的文武双全,画面生动。尾联境界升华,将友人赴任之举与社会风化相连,弱化了离别之愁,突出了对友人的勉励与期望,情感真挚而高远。

鲍溶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此诗是他为送别友人罗侍御回到御史台任职而作。当时友人从幕府离职,前往御史台担任新职,诗人写下这首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同时也对友人的新任职表示期许。

作者信息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古诗数量:187名句数量: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