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骐骥长鸣

未知 〔唐朝〕

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

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

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千里马欣喜遇到了知己,嘶鸣声忽然变得不同寻常。

将长久积累的悲苦和压抑的怨恨抒发出来,一声长鸣直达苍穹。

它的行迹如同在山中待了三年的鸟,内心向往着四通八达的大道。

不要说它曾经困顿不前,如今它正追逐着奔腾驰骋的身姿。

在牛栏中不要再被束缚,在广阔的天地间任意奔驰。

如果不是遇到了伯乐,谁能发现它的长处呢。

1. 意象:诗中“骐骥”是核心意象,象征着有才能的贤士;“伯乐”则象征着善于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2.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迹类三年鸟”将骐骥的行迹比作三年鸟,使表达更形象生动。

3.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对仗较为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4. 文化典故:“伯乐相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典故,本诗借用这一典故,强调了赏识人才的重要性,这一典故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

  • 骐骥:千里马,比喻贤才。
  • :同“欣”,欣喜。
  •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伯乐式的人物。
  • 积悲:长久积累的悲伤。
  • :抒发,宣泄。
  • 怨抑:压抑的怨恨。
  • :到达。
  • 穹苍:天空。
  • 迹类:行迹类似。
  • 三年鸟:可能指在山中隐居多年的鸟,比喻骐骥曾长期不得志。
  • 五达庄:指四通八达的大道,象征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 蹇踬:困顿,不顺利。
  • 腾骧:奔腾跳跃,形容骏马奔跑的姿态。
  • 牛皂:牛栏,比喻平庸的环境。
  • 维絷:束缚,捆绑。
  • 天衢:天空广阔的道路,比喻广阔的天地。
  • :放纵,任意。
  • 陆梁:跳跃奔跑,不受拘束。
  • 向非:如果不是。
  • 伯乐: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赋得骐骥长鸣》是一首借物咏怀的古诗,以千里马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对人才被发现和重用的渴望。

首先,我们从题目来看,“赋得”表明这可能是一首应制诗或科举考试中的诗,按照规定的题目创作。“骐骥长鸣”则直接点出了诗歌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千里马的鸣叫。

诗歌开篇便写千里马遇到知己后的异常反应,“嘶鸣忽异常”,这声嘶鸣包含了它复杂的情感,有遇到知己的欣喜,也有对过往压抑的释放。接着“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具体描绘了这种情感的释放,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内心的痛苦之深。

再看“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这里既回顾了千里马过去的不得志,又展现了它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对比。而“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则写出了千里马命运的转折,从困顿到奔腾,充满了希望。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描绘了千里马摆脱束缚后的自由状态,这不仅是千里马的愿望,也是所有有才能的人渴望摆脱束缚、施展才华的心声。最后一句“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告诉我们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赏识,也难以展现其才能,强调了伯乐对于人才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饱满,通过对千里马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人才与赏识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也能引发我们对人才培养和发现的思考。

这首诗以骐骥为核心意象,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开篇“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通过千里马遇到知己后的异常嘶鸣,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既写出了骐骥的欣喜,也暗示了其之前的压抑。

“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两句,将骐骥长久以来的悲苦和怨愤尽情抒发,其声音之洪亮直达苍穹,极具感染力,展现了骐骥内心积压情感的强烈爆发。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运用比喻,将骐骥的过往行迹比作“三年鸟”,暗示其曾长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而“心驰五达庄”则鲜明地表现出它对广阔天地和施展才华机会的向往。

“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则体现了骐骥命运的转变,从困顿到奔腾驰骋,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力量感。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进一步描绘了骐骥摆脱束缚后在广阔天地自由驰骋的情景,象征着贤才得以摆脱平庸环境,施展才能。

结尾“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卒章显志,点明了伯乐的重要性,强调了赏识对于人才的关键作用,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才与赏识者关系的深思。

由于作者未知,其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从诗歌内容来看,此诗借骐骥(千里马)的遭遇和情感,抒发了贤才渴望被赏识、得以施展才华的愿望。在古代社会,许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因无人赏识而不得志,这首诗可能是作者感怀自身或他人的经历,借咏马表达对人才被发掘和重用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才与赏识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普遍主题。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