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殷尧藩 〔唐朝〕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 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烟雾笼罩的树林和寒林若隐若现,乡野之人的行装更是稀疏简陋。
无论长亭短亭总能遇到官家的马匹,山南山北处处可闻鹧鸪的啼鸣。
万里关河仿佛成了传舍驿站,五更风雨中回忆起往日的呼卢博戏。
只有一盏寂寥的寒灯相伴,邻家的酒已酿好,允许夜间去买来一醉。

1. 鹧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离愁别绪或行路艰难。
2. 传舍:汉代以后驿站的一种,诗中多比喻短暂居所。
3. 呼卢:古代樗蒲戏的一种,后泛指赌博,此处借指消遣娱乐。
4. 唐代羁旅诗:多反映士人漂泊、思乡、仕途失意等情感。

  • 烟树寒林:烟雾中的树木和秋冬的林木,形容景色朦胧萧瑟。
  • 野人:指乡野之人或隐士,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 堠长堠短:堠是古代路旁的里程标记,长堠短堠泛指路途中的驿站。
  • 鹧鸪:鸟名,其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常象征羁旅愁思。
  •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古代供行人休息的驿站,此处比喻人生如寄。
  • 呼卢:古代一种赌博游戏,此处或指往日的欢娱生活。

此诗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维度展现羁旅之思。空间上,“山北山南”“万里关河”极言行程之远;时间上,“五更风雨”暗示长夜难眠。诗中对比手法鲜明:官马与野人、传舍与呼卢、寂寥与酒熟,在反差中深化情感。尾联“酒熟邻家”看似闲笔,实则以他人之安居反衬自身漂泊,含蓄隽永。殷尧藩善用白描,此诗不事雕琢而情景交融,堪称晚唐羁旅诗佳作。

全诗以萧疏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羁旅图景。首联以“烟树”“寒林”营造朦胧凄冷的氛围,暗示旅途的孤寂;颔联通过“官马”“鹧鸪”的意象,表现行役的艰辛和思乡之情;颈联将万里关河比作传舍,凸显人生如寄的漂泊感,而“忆呼卢”则是对往日安宁生活的追忆;尾联以“寒灯”“酒熟”作结,在寂寥中透出一丝温暖,邻家的酒成为暂时慰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羁旅诗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诗人殷尧藩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看,当是诗人旅途中所写,反映了他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士人常因仕宦、战乱等原因远离家乡,诗中的“万里关河”“风雨”等意象,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信息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79名句数量: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