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舍人渡江

殷尧藩 〔唐朝〕

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

海门日上千峰出, 桃叶波平一棹轻。

横锁已沈王濬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清晨从龙江出发,这是旅程的第一站,诸位一同渡江,仿佛登上了仙境瀛洲。

海门市的太阳升起,千座山峰逐渐显现;桃叶渡的水波平静,一叶扁舟轻快前行。

当年王濬伐吴时的战船早已沉没,苻坚投鞭断流的妄言难阻谢玄的精兵。

片刻之间喜得东风相助,回头望去,京城的钟声已被城墙阻隔。

1. 舍人:古代官职名,始于先秦,历代职掌有所不同,唐代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等,地位较为重要。

2. 典故运用:诗歌中运用了“王濬伐吴”“苻坚投鞭断流”等历史典故,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增强了表达效果。

3. 送别诗特点:此诗是典型的送别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旅途景色,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体现了古代送别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4. 律诗格式: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 白舍人:指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 龙江:地名,具体所指待考,可能为江边渡口。
  • 登瀛:登上瀛洲,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形容渡江时的愉悦感受如同进入仙境。
  • 海门:地名,在今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入海口。
  • 桃叶:指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畔,相传晋王献之曾在此送其妾桃叶,故名,后常用作送别之地的代称。
  • :船桨,此处代指船。
  • 横锁已沈王濬筏:指西晋王濬伐吴时,吴人在长江险要处设置铁锁拦截战船,王濬用大火烧断铁锁,战船得以通过。沈,通“沉”。
  • 投鞭难阻谢玄兵:前秦苻坚率军南侵,曾扬言“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但最终被东晋谢玄率领的军队击败。
  • 东风便:指顺风,此处既指行船顺利,也可能暗含机遇之意。
  • 凤城:指京城,因传说中凤凰曾栖息于京城而得名。

《送白舍人渡江》是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一首送别佳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脉络,首联交代送别背景,清晨从龙江出发,与友人一同渡江,心情愉悦如登仙境。这既写出了送别时的场景,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相对明快的基调。

接着看颔联的写景,“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出色的写景能力。太阳升起,山峰渐显,江面平静,小船轻捷,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勾勒出了渡江途中的美丽画面,更衬托出诗人和友人在旅途中的舒畅心境,景与情完美融合。

颈联的用典是这首诗的一大亮点。“横锁已沈王濬筏,投鞭难阻谢玄兵”,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所寄托。王濬冲破铁锁、谢玄以少胜多,都象征着冲破阻碍、取得成功,这里是诗人借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在前行的道路上能够克服困难,顺利达成目标。

最后是尾联,“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行船借助东风快速前进,回头望去,京城的钟声已被阻隔,既写出了船行之快,也流露出对京城的留恋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含蓄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用典,将送别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有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着不舍的离别之情,是一首情景交融、内涵丰富的好诗。同时,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它在格律上也十分规范,体现了唐代律诗的艺术成就。

这首送别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在写景叙事中融入历史典故,使诗歌内涵丰富。

首联“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点明送别时间、地点和场景,清晨出发,众人同船渡江,将渡江的情景比作登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暗含对友人旅途的美好期许。

颔联“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描绘了渡江途中的壮丽景色。太阳升起,千峰显露,水波平静,小船轻快前行,画面清新明快,既写出了自然之美,也衬托出诗人此时舒畅的心情。

颈联“横锁已沈王濬筏,投鞭难阻谢玄兵”,引用历史典故,王濬伐吴、谢玄破苻坚,都是以少胜多、冲破阻碍取得胜利的事例,此处可能是借典故祝愿友人能克服困难,顺利达成目标,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历史视野。

尾联“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写行船借得东风之便,很快驶离京城,回头已听不到京城的钟声,既写出了行船之速,也流露出送别时的不舍之情,以景结情,余味悠长。

此诗是殷尧藩为送别友人白居易渡江而作。白居易在唐代曾任中书舍人等职,仕途多有起伏。当时白居易可能因职务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渡江远行,殷尧藩等人前来送别,诗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记录送别场景并抒发情感。

从诗中描绘的渡江情景和引用的历史典故来看,诗人可能是在一个清晨于江边送别,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友人行程顺利的祝愿,也可能暗含对友人未来境遇的关切。

作者信息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79名句数量: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