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歌人郭婉二首

殷尧藩 〔唐朝〕

石家金谷旧歌人,起唱花筵泪满巾。

红粉少年诸弟子,一时惆怅望梁尘。

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

五更无限留连意,常恐风花又一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第一首:

你是石家金谷园里昔日的歌人,在华美的宴席上开口歌唱,泪水沾湿了毛巾。

那些年轻貌美的弟子们,一时间都满怀惆怅,望着歌声振动落下的梁尘。

第二首:

衣裳仿佛布满了云彩,身躯仿佛披满了月光,你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过,不留一丝流尘。

五更时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之意,常常担心如风花般美好的时光又会逝去一个春天。

1. 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是当时著名的游乐场所,常与繁华、奢靡联系在一起,在古诗中常被提及,代指富贵人家的园林或繁华场所。

2. 梁尘:典故“梁尘飞”的简称,源于歌者歌声美妙能振动梁上灰尘,后成为形容歌声动听的常用意象。

3.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更对应凌晨三点至五点,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深夜、凌晨,烘托孤寂、留恋等情感。

4. 赠人诗: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多为诗人赠予亲友、友人或特定对象的作品,内容多表达情谊、赞美、劝慰等情感,此诗即属此类。

  • 石家金谷:指西晋石崇的金谷园,石崇是当时的富豪,园中多歌妓舞女,此处代指歌人郭婉曾所处的繁华场所。
  • 旧歌人:曾经的歌者,指郭婉。
  • 花筵:华美的宴席。
  • 红粉少年诸弟子:指年轻貌美的歌妓舞女等弟子们。红粉,代指女子。
  • 望梁尘:典出《太平御览》,说歌者歌声美妙,能使梁上的灰尘振动落下,后以“梁尘”形容歌声动人。此处指弟子们因歌声动人而惆怅。
  • 云满衣裳月满身:形容郭婉的衣着和姿态轻盈美好,如同身披云月。
  • 流尘:流动的尘埃,形容脚步轻盈,不惹尘埃。
  • 五更:古代计时单位,指凌晨三点至五点,此处指深夜。
  • 风花:风中的花,比喻美好的时光或事物,易逝。

《赠歌人郭婉二首》是殷尧藩赠予歌人郭婉的诗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两首诗。

首先看第一首,诗人开篇便点出郭婉的身份背景,“石家金谷旧歌人”让我们知道她曾是繁华场所中的歌者,而“起唱花筵泪满巾”则描绘了她当下歌唱时的状态,泪水湿巾,这背后可能藏着她对过往的回忆、对身世的感慨。接着通过描写弟子们“惆怅望梁尘”的反应,从侧面凸显了郭婉歌声的感染力,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才能让听者如此动容。

再看第二首,诗人将笔触转向郭婉的外在形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用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郭婉的轻盈美好,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而“五更无限留连意,常恐风花又一春”则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在深夜时分,对郭婉充满了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担忧,将对个体的情感上升到对时光流逝的普遍感慨,让诗歌更具深度。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通过对歌人郭婉的刻画,既赞美了她的歌艺与风姿,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时光的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这两首诗围绕歌人郭婉展开,角度各异却都饱含深情。

第一首开篇点出郭婉“石家金谷旧歌人”的身份,暗示其曾经历繁华,而今在花筵上歌唱却“泪满巾”,形成今昔对比,引人遐想其过往经历。后两句写“红粉少年诸弟子”听闻歌声后“惆怅望梁尘”,从侧面烘托出郭婉歌声的动人,不仅技艺高超,更能传递出深沉的情感,让听者产生共鸣。

第二首着重描绘郭婉的姿态与诗人的留恋之情。“云满衣裳月满身”以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她轻盈美好的形象,“轻盈归步过流尘”进一步刻画其步履轻盈,宛如仙子。而“五更无限留连意,常恐风花又一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深夜对郭婉充满留恋,更怕这般美好如同风花般转瞬即逝,融入了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普遍感慨,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

殷尧藩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与对生活的感悟。从诗题《赠歌人郭婉二首》可知,这是诗人写给歌人郭婉的两首诗。当时郭婉可能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的歌者,诗人或许在某次宴会上聆听了她的演唱,被她的歌声和身世所触动,于是写下这两首诗赠予她,既赞美其歌艺,也可能暗含对其身世的同情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由于相关史料记载有限,具体的创作细节已难以详尽考证。

作者信息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79名句数量: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