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越州贺仲宣

施肩吾 〔唐朝〕

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

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您住在镜湖的西边,可不要在四明山下度过春天。

门前有几位采莲的女子,想要停泊莲舟却找不到船的主人。

1.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希圣,号东斋,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等内容,风格清新自然。

2. 越州是古代重要的文化区域,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许多文人曾在此留下诗篇。

3. 镜湖是江南著名的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吟咏的胜地,常出现在唐诗中,成为江南水乡风光的代表意象之一。

4. 采莲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农事活动,也常成为诗歌中的美好意象,象征着江南的水乡风情和劳动生活之美。

  • 越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贺仲宣:诗人的友人。
  • 镜湖:位于浙江绍兴,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四明山:在浙江宁波附近,风景秀丽。
  • 采莲女:采莲子的女子。
  • 莲舟:采莲时乘坐的小船。

《遇越州贺仲宣》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唐诗。开篇两句"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既交代了友人贺仲宣的居所位于风景秀丽的镜湖西畔,又以"莫经春"一句,看似劝诫,实则暗含对四明山春景的赞美,或许是春天的四明山过于迷人,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后两句"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将镜头拉近到友人门前的场景。采莲女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而"欲泊莲舟无主人"则带有些许闲逸和随意之感,仿佛这水乡的生活就是如此自在随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致和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和对友人居住环境的羡慕,也让我们感受到唐代江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风貌。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宛如一幅清新的水乡画卷。前两句点明友人的居住地点,"镜湖西畔"和"四明山下"勾勒出优美的地理环境,"莫经春"则带有一丝劝诫或感慨,引人遐想。后两句聚焦门前的采莲女和欲泊无主的莲舟,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的生活气息,画面感极强。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单的意象组合,营造出宁静而略带闲逸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生活情趣。

施肩吾是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越州遇到友人贺仲宣时所作。从诗中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游历越州一带,见到友人的居住环境及周边情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描绘了当地的风光和生活场景,体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及对当地景致的感触。

作者信息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古诗数量:197名句数量: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