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姚合 〔唐朝〕

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

严冬入都门,仆马气益豪。

沂州右镇雄,士勇旌旗高。

洛东无忧虞,半夜开虎牢。

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仰眠作书生,衣食何由销。

任生非常才,临事胆不摇。

必当展长画,逆波斩鲸鳌。

九陌尘土黑,话别立远郊。

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放下笔不再担任县尉,穿上军装追随将领。

在严寒的冬天进入都城城门,仆从和马匹的气势更加豪迈。

沂州是右边的重要城镇,地势雄伟,士兵勇猛,旌旗高高飘扬。

洛水以东没有忧患,半夜就打开虎牢关。

大丈夫可贵的是功勋,而不是看重爵位俸禄的丰厚。

仰卧着做个书生,衣食来源又从哪里来呢。

任生你有非凡的才能,面对事情胆量不会动摇。

必定能够施展长远的谋划,迎着波浪斩杀鲸鳌这样的大目标。

京城的道路上尘土飞扬,我们在远郊站立话别。

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这样的功绩难道只在汉朝才有。

1. 评事:古代官职,属于司法官员,负责评议案件等事务。

2. 嫖姚:本为汉代武官名,后多用以代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此处体现了古代诗文用典的特点。

3. 虎牢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地势险要,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4. 勒石记功:是古代一种表彰功勋的方式,将功绩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后世,班固勒燕然山便是著名的典故。

5. 姚合: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峻峭,多写山水田园、个人情怀等内容,与贾岛并称“姚贾”。

  • 任畹评事:指诗人的友人任畹,评事是古代官职名。
  • 沂海:地名,指沂州一带。
  • :古代官职,此处指县尉。
  • 戎衣:军装。
  •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这里代指将领。
  • 都门:都城的城门。
  • 沂州:地名,在今山东境内。
  • 右镇:重要的镇守之地。
  • 忧虞:忧患。
  • 虎牢:即虎牢关,地势险要,是古代重要关隘。
  • 爵禄饶:爵位和俸禄丰厚。
  • 任生:对任畹的尊称。
  • 长画:长远的谋划。
  • 鲸鳌:比喻强大的敌人或艰难的任务。
  • 九陌:指京城的道路。
  • 孟坚: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 勒燕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指建立功勋。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诗人开篇便点出友人任畹弃文从武的选择,“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展现了任畹与众不同的志向。接着描绘了任畹赴任途中的情景以及沂州的军事地位,烘托出一种庄重而激昂的氛围。

在诗中,诗人明确表达了“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大丈夫价值观的阐述,也是对任畹的一种勉励。他高度赞扬任畹的才能与胆识,相信其能在沂海有所作为,“必当展长画,逆波斩鲸鳌”一句更是充满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信心。

最后,诗人以班固勒燕然山的典故作结,将任畹的使命与历史上的英雄功绩相联系,既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更传递出对友人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殷切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昂扬,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佳作。

全诗语言豪迈,充满激昂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任畹的赞美与期许。开篇“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任畹弃文从武的果断形象,凸显其豪情壮志。

中间部分描绘了沂州的雄奇、士兵的勇猛以及任畹的非凡才能与过人胆识,“任生非常才,临事胆不摇。必当展长画,逆波斩鲸鳌”等句,既是对任畹的肯定,也饱含着对其建立功勋的期待。

结尾“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以历史典故作结,将任畹的此行与古代建立功勋的英雄相联系,升华了主题,使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情感更为强烈。

此诗是姚合为送别友人任畹前往沂海任职而作。从诗中内容可知,任畹放弃了文职,选择投身军旅,前往沂州这一军事要地。当时可能正值边疆或地方需要人才镇守,任畹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往赴任,姚合作此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并对其寄予厚望。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