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胜事闻难比,千里连连是稻畦。
山寺去时通水路, 郡图开处是诗题。
化行应免农人困,庭静惟多野鹤栖。
饮罢春明门外别,萧条驿路夕阳低。
鄱阳胜事闻难比,千里连连是稻畦。
山寺去时通水路, 郡图开处是诗题。
化行应免农人困,庭静惟多野鹤栖。
饮罢春明门外别,萧条驿路夕阳低。
鄱阳的美好事迹听说难以比拟,千里相连的都是稻田。
前往山寺时要通过水路,展开郡府的地图,上面的景致都可作为诗的题材。
推行教化应该能免除农民的困苦,庭院清静只多有野鹤栖息。
在春明门外饮酒后分别,荒凉的驿路上夕阳低沉。
1. 使君:是汉代对太守的尊称,后世沿用,也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 春明门:是唐代长安的主要城门之一,位于城东,是当时人们送别友人、出行的重要地点。
3. 姚合:唐代诗人,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平淡,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
4. 送别诗: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多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祝福或对未来的期盼等情感,常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
《送饶州张使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人姚合通过对饶州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期许,表达了深厚的情谊。首联描绘鄱阳的壮丽田园,让张使君对赴任之地有美好的想象;颔联写当地的山水与文化,展现饶州的独特魅力;颈联寄寓了对友人政绩的期望,希望他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营造清明宁静的氛围;尾联则以凄凉的送别场景收束,抒发离别之愁。
在理解这首诗时,要注意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当时文人出仕为官,亲友送别常以诗相赠,诗中往往包含着对仕途的关切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姚合的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通过赏析此诗,我们可以了解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以及当时的地域文化和官场风貌。
诗歌开篇即赞美鄱阳的美景,“千里连连是稻畦”展现出广阔的田园风光,给人以开阔之感。接着写饶州的山寺水路和郡图可入诗,既写出当地的独特景致,又暗示此地文化气息浓厚。颈联“化行应免农人困,庭静惟多野鹤栖”则从民生与环境两方面,表达了对张使君治理下饶州能政通人和、百姓安乐的期许,野鹤栖息的宁静景象也暗含着对官场清明的向往。尾联“饮罢春明门外别,萧条驿路夕阳低”以送别场景作结,春明门送别,夕阳下的驿路萧条,烘托出离别的伤感之情,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将写景、抒情与寄望融为一体,颇具感染力。
这首诗是姚合为送别前往饶州赴任的张使君而作。唐代文人常以诗送别,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从诗中内容来看,姚合可能对饶州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借此诗向张使君描绘饶州的美景与民生,同时也寄托了对张使君在当地推行善政、造福百姓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