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须芸阁吏,羸马月中行。
庄僻难寻路,官闲易出城。
看山多失饭,过寺故题名。
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
白须芸阁吏,羸马月中行。
庄僻难寻路,官闲易出城。
看山多失饭,过寺故题名。
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
须发斑白的芸阁官吏,骑着瘦马在月光下前行。
庄园偏僻难以寻找路径,官职清闲容易出城前往。
观赏山峦常常错过吃饭,经过寺庙特意留下姓名。
秋天在农家劳作,只增添诗集的卷册内容。
1. 芸阁:古代官署名,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国史编纂等事务,因书中多芸香以驱虫,故得名。
2. 中唐诗歌:中唐时期诗歌风格多样,姚合与王建均为中唐诗人,姚合的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风格清苦闲适;王建的诗题材广泛,善于描写民间生活和边塞风光。
3. 诗歌体裁: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是姚合送别友人王建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开篇以“白须芸阁吏”点明王建的身份与形象,“羸马月中行”则勾勒出他月夜赶路的情景,画面感十足。
接着,诗人从庄园的地理位置和王建的官职状况入手,说明他能顺利前往庄园的缘由,让读者对背景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后,通过描写王建在途中看山失饭、过寺题名的行为,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闲情逸致和生活情趣。
最后,诗人描绘了王建在秋日庄园参与农事,并将生活体验融入创作的场景,既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也凸显了文学创作源于生活的道理。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情景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王建前往渭南庄的过程及相关情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生动地勾勒出王建前往渭南庄的情景。首联“白须芸阁吏,羸马月中行”,以“白须”点明王建的形象,“羸马”“月中”则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描绘出他在月光下骑马前行的画面。
颔联“庄僻难寻路,官闲易出城”,从庄园的偏僻和官职的清闲两方面,解释了王建能前往庄园的原因,对仗工整,语言简练。
颈联“看山多失饭,过寺故题名”,通过具体的行为细节,展现了王建的闲情逸致,他因欣赏山水而忘记吃饭,经过寺庙又特意题名,尽显文人雅趣。
尾联“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将场景转向庄园的生活,描绘王建在秋日参与农家劳作,并将这些经历融入诗集创作,既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也暗示了其文学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全诗紧扣“送王建往渭南庄”这一主题,刻画细腻,情感真挚。
姚合与王建均为中唐诗人,两人交往密切。此诗是姚合在王建前往其渭南庄园时所作,可能是为送别王建而写。当时王建担任秘书省的官职,有相对清闲的时光,得以前往庄园小住,姚合便通过诗歌记录下这一情景,既描绘了王建前往庄园的过程,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