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
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
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
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
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
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
饯别友人的宴会还未结束,未能返回城中,东边已传来车马仪仗迎接的声响。
嵩山巍峨耸立,周围群山陡峭,洛阳所属的百县清明太平。
北方的大雁伴着云彩飞过,河风吹散雨雾,天空放晴。
想必在长满苔藓的庭院中,公务闲暇之时,你只会独自吟诗漫步。
1. 姚合:中唐诗人,字大凝,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苦孤寂,被称为“姚体”。
2.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诗人对友人、亲人离别时的不舍、祝福、牵挂等情感,常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
3.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五岳中的中岳,山势雄伟,有众多名胜古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
4. 律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送洛阳张员外》是姚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送别为主题,却别具一番韵味。
开篇两句“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简洁地交代了送别场景,“未归城”与“驺骑迎”形成对比,突出了事情的紧凑,也暗示了张员外的身份不凡。接下来的两联,诗人将目光转向洛阳的景色,“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写出了洛阳地理环境的优越和政治清明的景象,“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则描绘了一幅开阔清新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洛阳的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赴任之地的赞美。
最后一联“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诗人发挥想象,描绘了友人在公务之余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对友人的了解和关切,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
从格律上看,这首诗符合五言律诗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语言虽不华丽,却质朴自然,将送别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是姚合诗歌风格的体现。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中唐送别诗的特点,感受姚合的诗歌风格,同时也能领略古代洛阳的风光与文化。
这首诗围绕送别展开,却没有浓烈的离愁别绪,而是以清新的笔触描绘景象,寄托对友人的祝愿与想象。
首联“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写送别宴还未结束,迎接友人的车马已至,既点出送别场景,又暗示友人身份尊贵、赴任急迫。
颔联“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勾勒出洛阳周边的壮丽山势和下辖百县的清明景象,既写出洛阳的地理特点,也暗含对友人到任后能治理好地方的期许。
颈联“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描绘了天空中大雁伴云而行,河风驱散雨雾、天气放晴的画面,意境开阔明朗,或许象征着友人前路顺遂。
尾联“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想象友人在公务之余,于清静的庭院中独自吟诗漫步的情景,既符合友人可能的文人雅好,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美好祝愿。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与抒情结合巧妙,将送别之情融入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想象之中,显得含蓄而深沉。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见长,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幽峭。《送洛阳张员外》是一首送别诗,从诗中内容来看,应是诗人为即将前往洛阳任职的张员外送行所作。当时张员外可能即将赴洛阳担任要职,诗人通过描绘洛阳的风光和想象对方到任后的生活,表达了送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