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洛阳张员外

姚合 〔唐朝〕

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

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

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饯别友人的宴会还未结束,未能返回城中,东边已传来车马仪仗迎接的声响。

嵩山巍峨耸立,周围群山陡峭,洛阳所属的百县清明太平。

北方的大雁伴着云彩飞过,河风吹散雨雾,天空放晴。

想必在长满苔藓的庭院中,公务闲暇之时,你只会独自吟诗漫步。

1. 姚合:中唐诗人,字大凝,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苦孤寂,被称为“姚体”。

2.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诗人对友人、亲人离别时的不舍、祝福、牵挂等情感,常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

3.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五岳中的中岳,山势雄伟,有众多名胜古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

4. 律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 饯客:以酒食送别客人。
  • 驺骑: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马的人,此处指迎接的车马仪仗。
  • 嵩岳:即嵩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 朔雁:北方的大雁。朔,北方。
  • :飞过,经过。
  • 川风:河边的风,也指吹过平原河谷的风。
  • 藓庭:长满苔藓的庭院,多形容清静幽深的地方。
  • 公事暇:公务空闲的时候。

《送洛阳张员外》是姚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送别为主题,却别具一番韵味。

开篇两句“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简洁地交代了送别场景,“未归城”与“驺骑迎”形成对比,突出了事情的紧凑,也暗示了张员外的身份不凡。接下来的两联,诗人将目光转向洛阳的景色,“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写出了洛阳地理环境的优越和政治清明的景象,“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则描绘了一幅开阔清新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洛阳的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赴任之地的赞美。

最后一联“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诗人发挥想象,描绘了友人在公务之余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对友人的了解和关切,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

从格律上看,这首诗符合五言律诗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语言虽不华丽,却质朴自然,将送别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是姚合诗歌风格的体现。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中唐送别诗的特点,感受姚合的诗歌风格,同时也能领略古代洛阳的风光与文化。

这首诗围绕送别展开,却没有浓烈的离愁别绪,而是以清新的笔触描绘景象,寄托对友人的祝愿与想象。

首联“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写送别宴还未结束,迎接友人的车马已至,既点出送别场景,又暗示友人身份尊贵、赴任急迫。

颔联“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勾勒出洛阳周边的壮丽山势和下辖百县的清明景象,既写出洛阳的地理特点,也暗含对友人到任后能治理好地方的期许。

颈联“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晴”,描绘了天空中大雁伴云而行,河风驱散雨雾、天气放晴的画面,意境开阔明朗,或许象征着友人前路顺遂。

尾联“藓庭公事暇,应只独吟行”,想象友人在公务之余,于清静的庭院中独自吟诗漫步的情景,既符合友人可能的文人雅好,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美好祝愿。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与抒情结合巧妙,将送别之情融入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想象之中,显得含蓄而深沉。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见长,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幽峭。《送洛阳张员外》是一首送别诗,从诗中内容来看,应是诗人为即将前往洛阳任职的张员外送行所作。当时张员外可能即将赴洛阳担任要职,诗人通过描绘洛阳的风光和想象对方到任后的生活,表达了送别之情。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