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植侍御

姚合 〔唐朝〕

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

谁知陇山鸟,长绕玉楼飞。

风雨依山急,云泉入郭微。

无同昔年别,别后寄书稀。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这圣明的时代没有邪恶触犯,你这如同獬豸般正直的人从空寂的山林归来。

谁能知道那陇山上的飞鸟,长久地围绕着华美的楼阁飞翔。

风雨依傍着山峦来得急促,云雾和泉水流入城郭时已显得细微。

这次分别不同于往年的离别,离别之后寄来的书信会很稀少。

1.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象征正直公正,常被用来比喻正直的官员,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

2.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抒发离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祝福或对未来的期许等情感,姚合的这首诗便是典型的送别诗。

3. 律诗结构: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此诗在对仗上也有体现,如“风雨依山急,云泉入郭微”对仗工整。

4. 姚合诗歌风格:姚合的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闲适,这首诗也体现了其语言质朴、意境清幽的特点。

  • 圣代: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这里是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 邪触:邪恶的人和事。
  • 獬豸(xiè zh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后来成为正直的象征,这里代指李植侍御。
  • 陇山:山名,在今甘肃、陕西一带。
  • 玉楼:华美的楼阁,这里可能指李植侍御的居所或任职的地方。
  • :外城,这里泛指城邑。
  • 无同:不同于。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它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姚合为送别李植侍御而作。

首联开篇,诗人将所处时代称为“圣代”,说这个时代没有邪恶之事,这既是对时代的赞美,也为下文写友人做铺垫。把李植侍御比作“獬豸”,突出了友人的正直品格,而“空林归”则暗示友人之前可能在较为清幽的地方生活或任职,现在即将离开。

颔联的“陇山鸟”和“玉楼”是很有意象的表达,鸟儿长久绕着玉楼飞,可能是在说友人就像这鸟儿一样,有着自己的归宿或牵挂,也可能包含着诗人希望友人能有好的归宿的意思。

颈联描绘的自然景象很有画面感,风雨急促地依着山峦而来,云泉流入城郭后变得细微,这些景象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更增添了离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苍茫和不舍。

最后尾联,诗人直接说出这次离别和往年不同,担心别后书信稀少,把那种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有不舍,有担忧,直白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用典和直抒胸臆等手法,把送别友人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友人的品格和诗人对世事的一些感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送别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以“圣代”起笔,既赞美了时代,又将友人比作獬豸,称赞其正直品格,同时点出友人从“空林”归来的经历,暗含对友人过往的感慨。

颔联“谁知陇山鸟,长绕玉楼飞”,以陇山鸟绕玉楼飞的景象作比,或许暗示友人如同飞鸟般,虽有漂泊,但终究会围绕着重要的地方,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某种期许。

颈联“风雨依山急,云泉入郭微”,描绘了风雨急促、云泉细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氛围,既可能是眼前实景的描写,也可能隐喻着人生的风雨变幻和世事的微妙。

尾联“无同昔年别,别后寄书稀”,直抒胸臆,点出此次离别与往年不同,预感别后书信稀少,将离别时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惆怅之情直接表达出来,余味悠长。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将对友人的赞美、离别之情以及对世事的感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耐人寻味的送别佳作。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交游送别之情。这首诗是姚合送别友人李植侍御时所作。从诗中内容来看,李植侍御可能是一位正直的官员,或许经历了一段在外地的任职或闲居生活,此时即将离开,姚合故作此诗送别,抒发了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感慨。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具体的创作细节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的氛围可以推测,这是一次较为郑重的离别场景。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