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之仁

姚合 〔唐朝〕

欲出还成住,前程甚谪迁。

佯眠随客醉,愁坐似僧禅。

旧国归何处,春山买欠钱。

几时无一事,长在故人边。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想要出发却又停下脚步,前行的路途如同贬谪迁徙般艰难。

假装睡着,任凭同来的客人畅饮沉醉;带着忧愁静坐,如同僧人打坐参禅。

故乡要回到哪里去呢?春日的山林还欠着购置的钱款。

什么时候才能没有烦心事,长久地陪伴在老朋友身边。

1.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祝福或担忧等情感。此诗便是典型的送别诗,围绕与崔之仁的离别展开。

2. 姚合诗歌风格: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闲适,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语言质朴自然。这首诗也体现了其风格特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3. 对仗:颔联“佯眠随客醉,愁坐似僧禅”和颈联“旧国归何处,春山买欠钱”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意味,使诗歌节奏和谐,富有韵律美。

4. 意象运用:诗中“旧国”“春山”等意象,分别承载了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困顿等情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 崔之仁:诗人的友人,具体生平不详。
  • 欲出还成住:想要出发却又停住了脚步。出,出发;住,停留。
  • 谪迁:贬官流放,这里形容前程艰难坎坷。
  • 佯眠:假装睡觉。佯,假装。
  • 僧禅:僧人坐禅,指僧人静坐沉思。
  • 旧国:故乡,故国。
  • 买欠钱:指购置山林还欠着钱,暗示生活困顿。
  •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诗人自己。

《送崔之仁》是姚合送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整体情感来看,全诗围绕“送别”展开,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首联直接点出友人出行前的犹豫和前路的艰难,让我们感受到离别的沉重。

其次,在描写手法上,诗人善用细节刻画。颔联通过“佯眠”“愁坐”等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友人内心的愁苦,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友人当时的状态。这种将情感融入动作的写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再者,从内容层次来看,诗歌层层递进。先写离别时的情景,再写友人的处境,最后表达对友人的期盼,逻辑清晰,情感逐渐深化。

最后,结合姚合的诗歌风格,我们能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特点。其语言朴素却饱含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准确传达出来,这正是姚合诗歌的魅力所在。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唐时期文人在面对人生困境和离别时的真实心境。

这首诗以朴素平实的语言,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首联“欲出还成住,前程甚谪迁”,开篇便点出友人临行前的犹豫以及前路的艰难,奠定了全诗略带伤感的基调。

颔联“佯眠随客醉,愁坐似僧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友人的状态。“佯眠”写出友人内心的愁苦,不愿直面分别的场景;“愁坐似僧禅”则以僧人坐禅的姿态比喻友人的静坐,形象地表现出其内心的郁结与无奈,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动作。

颈联“旧国归何处,春山买欠钱”,进一步揭示友人的困境,故乡难归,生活困顿,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尾联“几时无一事,长在故人边”,以问句收尾,既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摆脱烦忧、安稳度日的期盼,也抒发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长久相伴的真挚情谊,情感真挚动人,余味悠长。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闲情逸致,风格清苦闲适。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从诗中内容来看,崔之仁可能正处于人生的困顿时期,前途未卜,生活也有拮据之处。诗人在与友人分别之际,感怀友人的处境,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以及对平淡安稳生活的期盼。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许也让文人仕途多有波折,使得人们在离别时更添愁绪。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