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姚合 〔唐朝〕

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

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

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

神圣题前字,千人看不休。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杜鹃鸟哭得声嘶力竭仿佛要死去,你听了却依然没有半分忧愁。

在朝廷之下你已声名远扬,回到家乡后可以意气风发地游历。

东川大地上横亘着险峻的剑阁,南斗星的位置靠近蜀地(刀州)。

皇帝亲笔题写的先前的文字,引来千百人不停地观赏。

1. 科举制度:唐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科举及第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备受社会重视,诗中任畹“及第”即指通过科举考试。

2. 子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子规(杜鹃鸟)常与思乡、悲愁相关联,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便用子规渲染悲伤氛围,本诗中则反用其意象。

3. 古代地名与星宿对应:古代有分野之说,将星宿与地上的州国对应,如诗中“南斗近刀州”便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南斗星对应蜀地(刀州)。

4. 唐代送别诗特点:唐代送别诗数量众多,多表达离别之情、对友人的祝福等,本诗便是其中之一,既写送别,又赞友人成就。

  • 子规:即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凄切,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悲伤之意。
  • 阙下:指皇宫门前,这里代指朝廷、京城。
  • 意气游:指带着豪迈、得意的神情游历。
  • 东川:唐方镇名,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这里泛指蜀地东部。
  • 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地势险要,是蜀地的重要关隘。
  • 南斗:星宿名,古代认为南斗对应蜀地分野。
  • 刀州:益州的别称,今四川一带,相传晋代王浚为广汉太守时,夜梦三把刀悬于屋梁,后又益一刀,术士解释为将任益州刺史之兆,故称益州为刀州。
  • 神圣:这里指皇帝。
  • 题前字:指皇帝在科举考试前或相关文书上题写的文字,此处代指任畹科举及第所获得的荣誉。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脉络,它是一首送别诗,专为任畹科举及第后归乡省亲而作。开篇用子规啼鸣这一常见的悲情意象,却反写任畹“无愁”,这是因为他刚刚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喜事——科举及第,喜悦之情盖过了一切凄楚之感,这是一种巧妙的反衬手法。

接着看颔联,直接讲述了任畹的成就和归乡的状态。在京城闯出名声,回到家乡自然是意气风发,这不仅是对任畹个人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者的推崇。

颈联描绘的蜀地景象,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到任畹归乡的路途环境,剑阁的险峻显示出归乡之路或许不易,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喜悦;另一方面,“南斗近刀州”的说法,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天文与地理观念的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尾联,通过“神圣题前字,千人看不休”的描写,将任畹的荣耀推向高潮。皇帝的题字象征着最高的认可,引来众人围观,这既是对任畹的肯定,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荣誉的看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既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谊,又热烈祝贺了任畹的成就,同时还蕴含了丰富的唐代社会文化信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送别任畹及第归乡这一主题展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以子规啼鸣起兴,子规鸣声本是凄苦的,常引人愁思,但诗人却说“君听固无愁”,通过对比,突出了任畹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心情,即便听到悲切的鸟鸣也不觉得忧愁,反差之中尽显其得意之态。

颔联“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直接描绘了任畹的境遇,在京城已经声名远播,回到家乡可以意气风发地游历,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其荣耀返乡的情景。

颈联“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转入对蜀地风光的描写,剑阁的险峻、南斗与刀州的对应,既点出了任畹归乡的路途所经之地,展现了蜀地的地理特征,也为全诗增添了雄浑壮阔的气势,暗含对友人归乡路途的想象。

尾联“神圣题前字,千人看不休”则进一步渲染了任畹及第的荣耀,皇帝题写的文字引来众人围观,从侧面烘托出其成就之高,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饱满,将送别之情与对友人的祝贺巧妙融合,是一首独具韵味的送别佳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为送别友人任畹科举及第后返回蜀地探望亲人而作。唐代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学子一旦科举登第,便意味着踏入仕途,是极大的荣耀。任畹及第后衣锦还乡,姚合作此诗相送,既表达了对友人金榜题名的祝贺,也抒发了送别时的情感。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举及第者往往备受瞩目,返乡时更是意气风发,这首诗便捕捉了这一特殊时刻的情景与心境。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