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是唐朝中后期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诗风以清峭闲淡著称。慈恩塔题名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习俗,新进士会在慈恩寺塔下题名留念。下第指科举考试落榜。隐居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常象征高洁或失意后的退守。诗中的“猿”和“鹤”意象 often 代表隐逸和超脱。烟霄路比喻仕途或高位,源自道教对仙境的描述。
古诗注解
慈恩塔: 指唐代长安的慈恩寺塔,新科进士常在此题名,象征科举及第。
败垂成: 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时却失败了,这里指狄兼谟科举落第。
赁舍: 租住的房屋。
钓声: 钓取声名,指通过隐居来博取声誉。
小隐: 指短暂的隐居生活。
闲行: 悠闲地行走,形容自在的生活。
映竹窥猿剧: 透过竹子偷看猿猴的嬉戏,描绘自然情趣。
寻云探鹤情: 追寻云彩探访鹤的性情,象征高洁的隐居生活。
酒户: 酒量,这里指因爱花而饮酒增多。
茶铛: 煮茶的器具。
烟霄路: 指仕途或通往显达的道路,烟霄象征高位。
讲解
这首诗是姚合送狄兼谟落第归乡的赠别之作。首句“慈恩塔上名”以科举题名的典故起兴, contrast with “昨日败垂成”, immediately 点明主题:科举失败。第二句“赁舍应无直,居山岂钓声”质疑隐居的动机,暗示狄兼谟并非真心隐逸,而是暂避失意。第三四句“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描述短暂的隐居生活,突出闲适。第五六句“映竹窥猿剧,寻云探鹤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并非沉溺。第七八句“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以生活细节展现雅趣,同时暗示隐居的日常。末句“莫便多时住,烟霄路在城”转折,劝友人不要久留山林,仕途机会仍在京城,体现鼓励和期望。整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从惋惜到安慰再到激励,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科举的重视和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