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思朝位,偷闲城外行。
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
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
病来文字拙,不要把归城。
日日思朝位,偷闲城外行。
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
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
病来文字拙,不要把归城。
天天思念着朝廷的职位,却偷空到城外行走。
只希望遇到采药的人,不提及自己在官场的名号。
喜爱奇景,嫌山不够幽深;探寻幽静之处,欣喜小路蜿蜒而生。
生病以来文笔变得拙劣,请不要把(我的诗文)带回城里。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风被称为“武功体”,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语言清淡质朴。
2.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不舍、祝福、牵挂等情感,此诗便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3.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4. 中唐诗歌特点:中唐诗歌在盛唐之后,风格多样,既有继承盛唐的豪放,也有转向清幽、浅近的风格,姚合的诗歌便体现了中唐诗歌的某些特点。
《送王嗣之典仪城》是姚合的一首送别佳作。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这是诗人送别友人王嗣之前往典仪城时所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首联开篇点出诗人的日常状态,“日日思朝位”表明他对官场事务的牵挂,而“偷闲城外行”则体现了他对城外自然生活的向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是当时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颔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在城外的心境,他只想遇到采药的隐逸之人,不愿提及自己的官场名号,这反映了他对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在生活的渴望。
颈联通过描写诗人对山水景色的喜好,“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探幽寻奇的情趣,也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清幽的意境。
尾联以谦逊的语气作结,说自己生病后文笔拙劣,不让友人将诗文带回城里,这既有自谦之意,也可能是不想让自己的闲情被官场中的人知晓,保持这份独处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巧妙地融入景物描写和日常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中唐文人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徘徊与抉择,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意。首联“日日思朝位,偷闲城外行”,看似矛盾,实则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牵挂与对自然的向往之间的张力,展现出一种复杂的心境。颔联“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进一步表明诗人在城外寻求的是一种摆脱官场身份的自在,渴望与隐逸之士交往,忘却世俗的名分。颈联“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奇景和幽静之处的喜爱,“嫌山浅”“喜径生”细腻地刻画了其探幽寻奇的心理。尾联“病来文字拙,不要把归城”,以谦逊的口吻说自己生病后文笔拙劣,不让友人将诗文带回城里,既带有一丝自嘲,也可能暗含着不希望自己的闲情逸致被官场之人知晓的意味。全诗通过对日常行止和心理的描写,将官场与隐逸、世俗与自然的对比巧妙地展现出来,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峭幽远,多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和官场闲情。此诗是姚合送别友人王嗣之前往典仪城时所作。从诗中内容来看,王嗣之可能是一位官员,而姚合在诗中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某种复杂情感,也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在官场与隐逸之间徘徊,此诗也反映了这种普遍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