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行得如如,谁分圣与愚。
不眠知梦妄,无号免人呼。
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
何因接师话,清净在斯须。
峭行得如如,谁分圣与愚。
不眠知梦妄,无号免人呼。
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
何因接师话,清净在斯须。
行为高峻却能保持本真,谁又能分辨圣人与愚人。
不入睡才知梦境的虚妄,没有名号也就避免了他人的称呼。
山川大海间的禅理都已参遍,华夏与蛮夷之地的佛法并无不同。
是什么因缘能与师父交谈,片刻之间便感受到清净。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多写闲情逸致,风格清苦。
2. 头陀:佛教用语,指苦行僧,以行脚、乞食等方式修行。
3. 如如:佛教术语,指真如,即宇宙万物的本质。
4. 华夷:古代对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泛指中外。
5. 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注重明心见性。
《寄紫阁无名头陀》是姚合写给一位在紫阁山修行的无名头陀的诗,整首诗围绕着头陀的修行境界和诗人的感悟展开。
首先,诗人从头陀的行为和心境写起,突出其“峭行”与“如如”的境界,引发人们对圣愚之分的思考,打破了世俗的常规认知。接着,通过“不眠”“无号”等细节,展现头陀摆脱世俗困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状态,让我们看到修行者对虚妄的超脱。
然后,诗人扩展到头陀的修行经历和对佛法的理解,“山海禅皆遍”说明其修行范围之广,“华夷佛岂殊”则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这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最后,诗人以与头陀交谈的感受作结,“清净在斯须”既写出了禅意的瞬间可达,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清净境界的向往。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姚合诗歌的质朴风格,还能对佛教文化、修行境界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其中蕴含的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诗歌开篇“峭行得如如,谁分圣与愚”,既赞美了头陀高尚不俗的行为和他所达到的真如境界,又蕴含着对世俗评判标准的反思,认为在真正的修行境界中,圣与愚的分别是模糊的。
“不眠知梦妄,无号免人呼”两句,从生活细节入手,写出头陀不被梦境所扰、不被名号所束缚的状态,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心境。
“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展现了头陀广阔的修行阅历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认为佛法无分地域和民族,体现了佛教的包容性。
结尾“何因接师话,清净在斯须”,表达了诗人与头陀交谈时瞬间感受到的清净,流露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也使诗歌在平和中蕴含着深意。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禅理,体现了姚合诗歌的独特风格。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以及与僧道交往等内容。紫阁山是佛教圣地之一,多有僧人隐居修行。这首诗是姚合寄给一位在紫阁山修行、没有名号的头陀的作品,可能是诗人与这位头陀有过交往,对其修行境界有所感悟而作,体现了诗人对禅理和清净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