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女峰前郡,烟霞气转清。
庭分灵掌影,窗度瀑泉声。
藓径人稀到,松斋药自生。
常餐亦芝朮,闲客是公卿。
看水逢仙鹤,登楼见帝城。
养生非酒病,难隐是诗名。
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偶题无六义,聊以达微诚。
毛女峰前郡,烟霞气转清。
庭分灵掌影,窗度瀑泉声。
藓径人稀到,松斋药自生。
常餐亦芝朮,闲客是公卿。
看水逢仙鹤,登楼见帝城。
养生非酒病,难隐是诗名。
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偶题无六义,聊以达微诚。
在毛女峰前的州郡,烟霞之气变得清新。
庭院中映照着华山东峰灵掌的影子,窗外传来瀑布泉水的声响。
长满苔藓的小路很少有人到来,松斋里的草药自然生长。
日常所吃的也是芝草和白术,清闲的访客都是达官贵人。
观赏流水时遇到仙鹤,登上高楼能望见京城。
修养身心不会因酒而致病,难以隐藏的是作诗的名声。
曾经在官署与你一同漫步,如今我想在江边独自耕种。
偶然题诗虽没有遵循六义,姑且用它来表达我微薄的诚意。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峭峻拔,多写山水田园和闲适生活。
2. 中丞:古代官名,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属官,唐初为正五品官,负责监察百官等事务。
3.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景点,如灵掌峰、毛女峰等。
4. 六义:原指《诗经》的风、雅、颂三种诗歌体裁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后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范畴。
5. 寄赠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诗人写给友人、亲人等的诗歌,多用来表达思念、问候、祝福等情感。
《寄华州李中丞》是姚合寄给友人李中丞的一首诗,全诗围绕着华州的景色、诗人的生活以及对友人的情感展开。
诗的开头先描绘了华州毛女峰一带清新的自然环境,烟霞缭绕,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随后通过对庭院、窗户、小路、书斋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华州的生活状态,清幽闲适,充满了自然之趣。诗人日常以芝朮为食,有公卿来访,生活自在而充实。
在写景和叙事的过程中,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看到仙鹤、望见帝城,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尘世的一丝牵挂。而“养生非酒病,难隐是诗名”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和诗歌成就的自信。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李中丞在官署共事的过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说明自己想归隐耕种的想法,并点明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微薄诚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唐时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也体会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此诗开篇描绘了华州毛女峰前清新的烟霞之气,营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接着“庭分灵掌影,窗度瀑泉声”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入手,写出了庭院中灵掌峰的影子和窗外瀑布的声响,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
“藓径人稀到,松斋药自生”描绘出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少有人迹的苔藓小路,自然生长的草药,尽显闲适之趣。“常餐亦芝朮,闲客是公卿”则既写出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又点出有显贵来访,暗含对这种生活的满足。
“看水逢仙鹤,登楼见帝城”意境优美,看水时偶遇仙鹤增添了几分仙气,登楼望见帝城又将思绪拉回尘世,有种虚实结合之感。“养生非酒病,难隐是诗名”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修养和诗歌名声的看法。
最后四句回忆与友人在官署共事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如今想归隐江边耕种的想法,同时说明此诗虽未遵循六义,却饱含着对友人的微薄诚意,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将写景、叙事与抒情巧妙结合,尽显诗人的闲适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从诗题《寄华州李中丞》来看,这是一首寄赠给友人李中丞的诗。当时姚合可能处于较为闲适的状态,而李中丞在华州任职。诗人通过描绘华州的美景以及自己的生活情景,向友人表达思念与问候,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