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寄友人

姚合 〔唐朝〕

独在山阿里,朝朝遂性情。

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

因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

诗情聊自遣,不是趁声名。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独自居住在深山之中,每天都能顺遂自己的性情。

清晨的泉水伴着雨水落下,秋天的野草蔓延到台阶上生长。

因为有客人来访才去买酒,为了借书才前往城里。

作诗的兴致姑且用来自我排遣,并非是为了追逐名声。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风格清苦闲适。

2.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风光、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姚合也是这一风格的重要诗人。

3. 诗歌意象:诗中的“晓泉”“雨”“秋草”“阶”等都是典型的自然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清幽宁静的山居氛围。

4. 抒情方式:全诗融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既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又直接抒发内心的想法。

  • 山阿:山的曲折处,深山之中。
  • 朝朝:每天,日复一日。
  • 遂性情:顺遂自己的本性和情感。
  • 晓泉:清晨的泉水。
  • 和雨落:伴着雨水落下。
  • 上阶生:蔓延到台阶上生长。
  • 沽酒:买酒。
  • :才,刚刚。
  • 聊自遣:姑且用来自我排遣。
  • 趁声名:追逐名声。

《山居寄友人》是姚合一首颇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深山居住的日常:每天顺应性情生活,清晨能看到泉水伴着雨水落下,台阶上长满了秋草。平时很少进城,只有客人来了才去买酒,需要借书时才会到城里去。作诗也只是为了自我排遣,不是为了名声。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这种恬淡、宁静、自由生活的喜爱和满足,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特色上,诗歌语言朴素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精准地勾勒出山居的景象和生活情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意象的选择也很巧妙,“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中的意象组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居环境的清幽。

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以及当时一些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也能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这首诗开篇“独在山阿里,朝朝遂性情”,直白地写出了诗人独居深山,每日能顺应自己性情生活的状态,奠定了全诗恬淡闲适的基调。

“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两句,描绘了清晨泉水伴着雨水落下、秋草蔓延上台阶的景象,以景衬情,展现出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充满了自然野趣。

“因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写出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简单质朴,不常与外界接触,只有在有客人或需要借书时才进城,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享受。

最后“诗情聊自遣,不是趁声名”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表明自己作诗只是为了自我排遣,并非为了追求名声,凸显了他淡泊名利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将诗人的山居生活和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风光。此诗《山居寄友人》很可能是他隐居山林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生活情景,向友人倾诉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