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客刘员外

姚合 〔唐朝〕

蝉稀虫唧唧,露重思悠悠。

静者多便夜,豪家不见秋。

同归方欲就,微恙几时瘳。

今日沧江上,何人理钓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蝉鸣声渐渐稀疏,小虫在唧唧叫着,露水浓重,思绪悠悠绵长。

喜好清静的人大多觉得夜晚很适宜,富贵人家却感受不到秋天的气息。

正想一同归去,可这小小的病痛何时才能痊愈。

如今在这沧江之上,有谁在整理钓鱼的船呢。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闲适,多写山水田园、个人穷愁。

2. 主客郎,古代官名,属礼部,负责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等事务。

3.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静者”与“豪家”的对比,突出了不同人群对秋夜的不同感受。

4. “瘳(chōu)”字的读音和含义,指病愈。

5. 古诗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此诗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

  • 寄主客刘员外:寄赠给时任主客郎的刘员外。主客,官名,掌管接待宾客等事;员外,官名,员外郎的简称。
  • 唧唧:虫鸣声。
  • 露重:露水浓重。
  • 思悠悠:思绪悠长。
  • 静者:喜好清静的人。
  • 便夜:觉得夜晚适宜。
  • 豪家:富贵人家。
  • 同归:一同归去。
  • 方欲就:正打算进行。
  • 微恙:小病。
  • 瘳(chōu):病愈。
  • 沧江:泛指江,因江水呈青苍色,故称。
  • 理钓舟:整理钓鱼的船,指准备钓鱼或出行。

《寄主客刘员外》是姚合的一首抒情小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个人心境的抒发,向友人传递自己的情感。

首联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写秋夜的蝉稀、虫鸣、露重,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思悠悠”的情感做铺垫。颔联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对秋天的不同感知,体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认同。颈联直接诉说自己的近况,想归而不得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尾联以沧江钓舟的景象收尾,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又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蕴含其中。

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诗人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以及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同时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诗中涉及的官名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

这首诗开篇以“蝉稀虫唧唧,露重思悠悠”写景起兴,蝉稀、虫鸣、露重,勾勒出秋夜的清冷景象,自然引出诗人悠长的思绪,情景交融。

“静者多便夜,豪家不见秋”两句对比鲜明,喜好清静的人能在夜晚感受到安宁与适宜,而富贵人家却因生活的喧嚣奢华,难以察觉秋天的到来,暗含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偏爱。

“同归方欲就,微恙几时瘳”转而抒发个人境况,表达了诗人想与友人一同归去的愿望,却因小病缠身而未能如愿的无奈,情感真挚。

末句“今日沧江上,何人理钓舟”以问句作结,描绘沧江之上无人打理钓舟的景象,既呼应了前文的秋夜氛围,又流露出诗人对闲适垂钓生活的向往,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平淡,却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姚合是中唐诗人,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此诗是姚合寄赠给刘员外的作品,从诗中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夜,身处异乡或特定情境中,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思绪、感受以及对友人的情感寄托于诗中。当时诗人可能身体略有不适,同时怀有归乡或向往闲适生活的情愫,便借此诗向刘员外倾诉。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