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
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
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
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
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悠闲地居住着,没有世俗事务的打扰,旧时的疾病也大多痊愈了。
在挑选字词创作诗歌中渐渐老去,看着屋外的山峦安然入睡。
一片晚霞映照着落日,茂密的树叶间蝉鸣低沉。
面对这样的景致心中依然快乐,可谁知道我正缺少买酒的钱呢。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个人情怀,风格清苦闲适。
2. 晚唐诗风:部分诗人追求清幽、闲适的意境,善于捕捉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姚合此诗体现了这一特点。
3. 律诗结构:这首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4. 诗歌中的意象:诗中的“霞”“落日”“繁叶”“鸣蝉”等都是晚夏时节的典型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晚夏傍晚的独特氛围。
《闲居晚夏》是姚合一首颇具生活气息的五言律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从自身的闲居生活写起,讲述了没有俗事打扰、旧病好转的状况,接着描述了自己在作诗、观山等日常活动中的状态,然后细致描绘了晚夏傍晚的美丽景致,最后抒发了面对美景虽清贫却依然快乐的心境。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营造的闲适氛围。首联直接点出“闲居无事”,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摆脱纷扰后的宁静。颔联通过“选字诗中老”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看山屋外眠”则展现了他与自然相融的闲适。颈联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妙,“片霞侵落日”中的“侵”字用得极妙,写出了晚霞与落日相互映衬的动态美;“繁叶咽鸣蝉”中的“咽”字,将蝉鸣写得低沉婉转,仿佛被茂密的树叶所掩盖,生动形象。
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在前面描绘的美好景象和闲适生活中,突然加入“乏酒钱”这一现实情况,形成了一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品格,也让诗歌更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感。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晚夏的生活情景和心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淡雅。
首联“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开篇点题,写出了闲居生活的安宁和身体状况的好转,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
颔联“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刻画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作诗中安度晚年,在观山赏景中安然入睡,尽显悠闲自在。
颈联“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描绘了晚夏傍晚的美丽景色,晚霞与落日相映,繁叶间蝉鸣低沉,画面感极强,充满了自然之趣。
尾联“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在前面描绘闲适景象的基础上,笔锋一转,道出了虽然生活清贫,缺少酒钱,但面对如此美景,内心依然充满快乐的复杂心境,使诗歌更具深意,也更显真实。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写山水田园、闲情逸致著称。此诗题为“闲居晚夏”,从诗中内容来看,应是诗人晚年闲居乡间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已脱离官场纷扰,过着宁静的居家生活,在晚夏时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闲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诗作,抒发了自己在闲适生活中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