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
买酒怕迟教走马, 看花嫌远自移床。
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
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
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
买酒怕迟教走马, 看花嫌远自移床。
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
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
无所事事的人就是喜爱这明媚春光,迎来春天的到来,喜悦得几乎要发狂。
想买酒又怕耽误时间,便让人骑着马快去;赏花时嫌花儿离得远,就亲自把床挪到近处。
娇俏的黄莺在树上鸣叫够了才离开树枝,嬉戏的蝴蝶飞得高高的才越过墙头。
沉醉后倒头大睡,一连睡了好几天,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不去想了。
1. 姚合:唐代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奇僻苦。
2. 近体诗: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格律严谨,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此诗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买酒怕迟教走马,看花嫌远自移床”与“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对仗工整。
3. 借景抒情:诗歌中通过对春光、莺、蝶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享受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姚合的《赏春》。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致内容,它主要写了诗人作为一个“闲人”对春光的喜爱,以及在春天里赏春、饮酒、看花等一系列活动,最后沉醉其中,忘却世间百事。
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关键词句。比如“喜欲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遇到非常开心的事情时,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诗人用这个词,一下子就把他迎接春天到来时的那种极度喜悦给表现出来了。再看“买酒怕迟教走马,看花嫌远自移床”,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生动,“教走马”说明买酒心切,生怕耽误了赏春的兴致;“自移床”则体现了诗人为了能更近地欣赏花儿,不辞辛劳挪动床榻,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光的珍视。
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中间两联的对仗,“买酒”对“看花”,“怕迟”对“嫌远”,“教走马”对“自移床”,“娇莺”对“戏蝶”,“语足”对“飞高”,“方离树”对“始过墙”,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特点之一。
另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写春天的美景,写莺啼蝶舞,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种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能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总的来说,《赏春》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诗人闲适的心境。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能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会生活中的乐趣。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赏春时的喜悦之情和闲适状态,充满了生活气息。
首联“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喜欲狂”三个字将这种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奠定了全诗欢快的基调。
颔联“买酒怕迟教走马,看花嫌远自移床”,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赏春之事的急切与投入。“教走马”“自移床”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为了更好地享受春光而不拘小节的模样,充满了生活情趣。
颈联“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转而描写春天的景物。黄莺的鸣叫、蝴蝶的飞舞,都是春天里富有生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这些瞬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莺啼、看到蝶舞,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尾联“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描绘了诗人沉醉于春光之中,忘怀世事的状态。这不仅进一步体现了春天的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脱,追求内心闲适的心境。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展现得十分到位。
姚合是唐代诗人,其诗歌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平淡。《赏春》一诗创作于春天,具体年份不详。从诗中内容来看,诗人当时可能处于一种较为闲适的状态,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此时,万物复苏,春光明媚,这样的时节触动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于是他将自己赏春时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创作了这首诗,以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