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昨夜白露悄然降下,秋意弥漫整个山城。 寒风劲吹衣襟脆响,窗棂空透笔墨轻盈。 临摹书法偏爱真迹,躲避酒宴怕负狂名。 只愿追随麋鹿踪迹,悠然自在地度过一生。
1. 白露节气在公历9月7-9日之间,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2. 唐代"吏隐"文化:官员在担任低级官职时追求隐逸心态 3. 姚合诗歌风格属于"武功体",以平淡语言表达深远意境 4. 麋鹿意象在道家思想中象征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典型体现了姚合"清苦"的诗风。首联以节气入诗,用"满"字强化秋意的无所不在。颔联通过听觉("脆")与触觉("轻")的通感描写,使秋风具象化。后两联转入抒情,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的价值选择:书法真迹对应官场虚名,麋鹿野性对应世俗拘束。全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铺垫,后两联抒情明志,最终以"悠悠过一生"的淡泊之语作结,余韵悠长。
全诗以白露秋气起兴,通过"衣巾脆""笔墨轻"的细节描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颈联"爱真迹""怕狂名"形成工整对仗,凸显诗人追求本真、厌恶虚名的品格。尾联以麋鹿为喻,表达归隐之志,语言平淡中见深致,体现了姚合诗歌"清奇雅正"的特色。
此诗作于唐代中晚期,时值姚合仕途失意后隐居山城。诗中通过白露、秋风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中唐文人普遍存在的"吏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