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枫树林,护此石门堰。
杏堤数里馀,枫影覆亦遍。
鸬鹚与钓童,质异同所愿。
茂密的枫树林,守护着这道石门堰。
种满杏树的堤坝绵延数里多,枫树的影子也到处覆盖着。
鸬鹚和钓鱼的孩童,本质不同但有着相同的愿望。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闲适,多写山水田园、个人情怀。
2. 组诗,是指由多首诗组成的一组诗,各首诗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杏溪十首》即为组诗。
3. 鸬鹚在古代常被渔民利用来捕鱼,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水鸟,在古诗中常被提及。
4. 古诗中常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诗便是如此。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它是姚合《杏溪十首》中的一篇,聚焦于枫林堰的景色与场景。开篇两句,诗人用“森森”描绘出枫树林的茂密,把枫树林比作守护者,生动地展现了枫树林与石门堰的关系,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片繁茂的枫树林环绕着堰坝的景象。
接着看“杏堤数里馀,枫影覆亦遍”,这两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长长的杏堤和遍布的枫影,勾勒出一幅开阔而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景色的秀丽与广阔。
最后“鸬鹚与钓童,质异同所愿”是这首诗的巧妙之处。鸬鹚是水鸟,钓童是孩童,二者本质不同,但都有着捕鱼的愿望,这一对比既有趣味性,又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朴素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喜爱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特色,以及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枫林堰的优美景致,语言朴素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首联“森森枫树林,护此石门堰”以“森森”二字写出枫树林的繁茂,将枫树林拟人化,仿佛它们在守护着石门堰,赋予景物生机。颔联“杏堤数里馀,枫影覆亦遍”进一步描写周边环境,杏堤绵长,枫影遍布,展现出画面的广阔与优美。尾联“鸬鹚与钓童,质异同所愿”是点睛之笔,将鸬鹚和钓童对比,虽本质不同,但都有捕鱼的愿望,充满趣味,也暗含了对田园生活中这种简单纯粹场景的喜爱,让整首诗更具韵味。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等内容。《杏溪十首》是他描写杏溪一带景色的组诗,《枫林堰》为其中一首。当时诗人可能在杏溪周边游历,被枫林堰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看到枫树林、石门堰、杏堤以及鸬鹚和钓童等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展现当地的田园风情和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