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松上盖,下覆青石坛。
月中零露垂,日出露尚漙. 山翁称绝境,海桥无所观。
盘盘松上盖,下覆青石坛。
月中零露垂,日出露尚漙. 山翁称绝境,海桥无所观。
盘曲的松树枝叶像伞盖一样,向下覆盖着青石砌成的坛台。月光下,零星的露水从枝叶上滴落;太阳出来后,露水依然圆润饱满。山里的老翁称赞这里是绝妙的境地,说即使是海上的桥梁也没有什么可观赏的。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风格清苦幽峭。
2. “漙”字读音为tuán,本义指露水多而圆的样子,在古诗中常用来描绘露水的形态。
3. 题画诗或题景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题材,诗人通过对画作或实景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此诗即为题景诗。
4. 古诗中常用对比手法突出所咏对象的特点,此诗中“海桥无所观”与松坛的“绝境”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首《松坛》是姚合描绘金州西园景色的佳作。开篇先写松树与石坛的静态景象,“盘盘”的松树如伞盖般覆盖着青石坛,给人以稳重、静谧之感。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动态的露水,从月夜到日出,露水的状态变化细腻可感,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又凸显了松坛环境的清幽雅致。
最后两句通过山翁的评价和与“海桥”的对比,进一步强调松坛的绝妙。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平实的语言将松坛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自然之美。赏析时,要注意体会诗人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通过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的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松坛的清幽绝妙之景。首联“盘盘松上盖,下覆青石坛”,以比喻手法写出松树的形态,“盘盘”尽显松树的苍劲古朴,“盖”字形象地描绘出枝叶的茂密,与下方的“青石坛”形成呼应,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颔联“月中零露垂,日出露尚漙”,从时间维度展现松坛的景致变化,月光下的露水悄然滴落,日出后露水仍晶莹饱满,细节的刻画让画面更显生动,也突出了松坛环境的清幽湿润。
尾联“山翁称绝境,海桥无所观”,借山翁之口赞美松坛为“绝境”,并以“海桥无所观”作对比,衬托出松坛景色的独特与绝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致的由衷赞叹,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山水景物的细微之处。《题金州西园九首》是一组题咏金州(今陕西安康)西园景色的诗作,《松坛》为其中之一。当时姚合可能在金州任职或游览,被西园的松坛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对松坛及周边景致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