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酒家楼,池边日献酬。
杯来转巴字,客坐绕方流。
酹滴苔纹断,泉连石岸秋。
若能山下置,岁晚愿同游。
不上酒家楼,池边日献酬。
杯来转巴字,客坐绕方流。
酹滴苔纹断,泉连石岸秋。
若能山下置,岁晚愿同游。
不到酒馆楼台去宴饮,只在池边每日相互劝酒。
酒杯流转如同巴字形态,宾客环坐围绕着方形的水流。
洒酒祭奠时酒滴打断了青苔的纹理,泉水连着石岸透着秋日的凉意。
若是能在山下设置这样的景致,到了年末我愿一同来此畅游。
1. 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成为文人雅士宴饮时的一种游戏。通常在弯曲的水流旁设席,将酒杯放在水上,杯随水流,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
2. 侍御:古代官职名,属于御史台,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等,在不同朝代职责略有差异。
3. 姚合诗歌风格:姚合是中唐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个人闲情,风格清苦闲适,语言质朴平淡,注重细节刻画。
4. 题咏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多为诗人对某一事物、景物、事件或人物进行题咏所作,此诗即为题咏厉玄侍御宅中泛觞泉之作。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泛觞泉》是姚合描写友人宅邸中流觞泉及宴饮情景的诗作。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陕下厉玄侍御宅”指明了地点和相关人物,“泛觞泉”则是诗作的核心描写对象。
开篇两句,诗人将宴饮地点从酒家楼转向池边,一个“日”字体现出这种聚会的频繁,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偏爱。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流觞的场景,“杯来转巴字”既写出了酒杯流转的形态,又增添了几分趣味;“客坐绕方流”则勾勒出宾客环坐的画面,展现出雅集的热闹与和谐。
颈联转入对细节的刻画,酒滴落在青苔上的瞬间,泉水与石岸相映的秋景,都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致的敏锐观察。最后,诗人以“若能山下置,岁晚愿同游”作结,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一景致的喜爱和对再次同游的期盼,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文人雅集的闲情逸致,也体现了姚合诗歌质朴自然、注重细节的风格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泛觞泉”展开,描绘了在泉边宴饮的情景,充满了闲逸雅致的氛围。首联“不上酒家楼,池边日献酬”,点明了宴饮的地点不在喧闹的酒家,而在宁静的池边,每日互相劝酒,尽显闲适。颔联“杯来转巴字,客坐绕方流”,生动地描绘了流觞的场景,酒杯流转如巴字形态,宾客环坐于方形水流边,画面感十足,富有情趣。颈联“酹滴苔纹断,泉连石岸秋”,细节刻画细腻,酒滴打断苔纹,泉水连着石岸,秋意渐浓,营造出清幽的意境。尾联“若能山下置,岁晚愿同游”,由眼前之景生发感慨,表达了对这种雅致环境的喜爱和希望再次同游的愿望,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状物精准生动,将文人雅集的闲情逸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题咏之作见长。此诗是《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中的一首,可知是诗人在陕州厉玄侍御的宅邸所作。当时,文人雅士常于宅中园林聚会,流觞宴饮是文人喜爱的雅集活动。姚合在参与这样的活动时,被宅中的泛觞泉及周围景致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既描绘了宴饮场景,也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