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侍郎亲仁里幽居

姚合 〔唐朝〕

入门尘外思,苔径药苗间。

洞里应生玉,庭前自有山。

帝城唯此静,朝客更谁闲。

野鹤松中语,时时去复还。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一进入门内便生出超脱尘世的思绪,长满青苔的小径旁长满了药草幼苗。

山洞中应当能生出美玉,庭院前仿佛自有山峦环绕。

在这帝都之中唯有此处宁静,朝中的官员还有谁能如此清闲。

野鹤在松林中鸣叫,不时飞去又飞回来。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风格清苦瘦硬。

2. 侍郎:古代官制中的一种官职,隋唐时期侍郎为尚书省所属各部的副长官,地位较高。

3. 亲仁里:唐代长安城的坊里名称,是当时官僚贵族居住的区域之一,里是古代城市居民聚居的地方单位。

4. 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5. 意象:诗中“苔径”“药苗”“洞”“山”“野鹤”“松”等意象,共同构成了幽静、闲适的意境,意象的选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偏好。

  • 郭侍郎:指姓郭的侍郎,侍郎是古代官名。
  • 亲仁里:地名,是郭侍郎居住的地方。
  • 幽居:幽静的居所。
  • 尘外思:超脱尘世之外的思绪。
  •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 药苗:药草的幼苗。
  • 帝城:指京城、帝都。
  • 朝客:朝中的官员。
  • 野鹤:野生的鹤,常被视为闲适、高洁的象征。

《题郭侍郎亲仁里幽居》是姚合的一首经典诗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诗。

从内容上看,诗人按照游览的顺序,从入门开始,依次描写了幽居的小径、药苗、洞、山等景致,再到对帝都中这片静地的感慨,最后以野鹤作结,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郭侍郎幽居的宁静与雅致。每一句都紧扣“幽居”二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闲适。

从艺术手法来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十分巧妙。将幽居的“静”与帝都的繁华喧嚣对比,将郭侍郎的“闲”与其他朝客的忙碌对比,突出了幽居的独特之处和郭侍郎的心境。同时,诗歌中运用了诸多自然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通过对幽居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赞赏和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官场的纷争与忙碌是常态,而郭侍郎能拥有这样一处幽居,保持一份清闲,是非常难得的,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一处幽居的描写,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郭侍郎幽居的清静雅致。首联“入门尘外思,苔径药苗间”,一入门便让人忘却尘世烦恼,青苔小径与药苗相映,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奠定了全诗宁静的基调。

颔联“洞里应生玉,庭前自有山”,想象奇特,赋予居所周围环境以空灵之感,仿佛这幽静之地藏有美玉,庭院前自有山峦,增添了居所的雅致与深邃。

颈联“帝城唯此静,朝客更谁闲”,将幽居置于帝都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比突出其独特的宁静,同时也点出在朝中官员中,能有如此清闲的实属难得,暗含对郭侍郎心境的赞赏。

尾联“野鹤松中语,时时去复还”,以野鹤在松林中自在栖息、往来飞鸣作结,进一步烘托出幽居的闲适与自在,野鹤的形象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使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通过对居所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欣赏。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苦闲适。这首诗是姚合题赠给郭侍郎的,描绘了郭侍郎在亲仁里的幽静居所。当时的京城繁华喧嚣,而郭侍郎的居所却别有一番宁静清幽之景,诗人通过对这一居所的描写,可能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欣赏,也可能暗含着对官场忙碌生活的对比与反思。具体的创作细节虽无确切史料详细记载,但从诗句中可推测是诗人在探访郭侍郎的幽居后有感而发。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