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官舍偶书

姚合 〔唐朝〕

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

春尽酒杯花影在, 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

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这个钱塘刺史随意题写诗句,家境贫寒、心胸狭隘没有恩德,性格懦弱缺少威严。

春天已尽,酒杯旁还留着花的影子;潮水退去,画栏边的水声变得微弱。闲暇时在山间吟咏,邀请僧人一同前往;傍晚走进林中,看仙鹤归来。

没有办法治理百姓,百姓却能自行治理,一天天渐渐觉得公文稀少了。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苦闲适。

2. 刺史:古代官职名,唐代刺史为州级行政长官,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

3.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因钱塘江而得名。

4. 颔联、颈联:律诗分为八句,其中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

  • 钱塘刺史:指诗人自己,当时姚合担任杭州刺史,钱塘是杭州的古称。
  • 谩题诗:随意地写诗。谩,随意、姑且。
  • 贫褊:贫穷且心胸狭隘。
  • 懦少威:性格懦弱,缺少威严。
  • 画槛:有彩绘的栏杆。
  • 闲吟:悠闲地吟咏。
  • 山际:山边。
  • 无术理人:没有办法治理百姓。
  • 簿书:官府的文书、公文。

《杭州官舍偶书》是姚合在杭州任职时的作品,全诗围绕诗人的生活与心境展开。开篇诗人的自谦之语,其实是一种平和心态的体现,不刻意标榜自己的政绩。接着通过对春景、潮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舍生活中的悠然。与僧人同游、看仙鹤归来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他超脱于官场事务之外的闲适。最后一句“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是点睛之笔,表面是说自己治理无方,实则反映出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的状况,这也正是诗人治理的一种成果体现。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慕虚名、享受平淡官场生活的诗人形象,也让我们对中唐时期地方官员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诗人真实的情感。首联诗人自谦,说自己身为刺史却贫穷、懦弱,无恩无威,展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颔联描绘了春尽、潮回的景象,花影、水声,画面宁静雅致,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颈联写诗人闲暇时与僧同游、傍晚看鹤归,勾勒出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对闲适生活的享受。尾联看似说自己无术治理,实则暗含着一种无为而治的意味,百姓能自行治理,公文渐稀,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安定平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满足。全诗情景交融,将个人心境与生活场景、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此诗是他在杭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他身处官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任上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反映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日常与所思所感。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