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
春尽酒杯花影在, 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
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
春尽酒杯花影在, 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
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我这个钱塘刺史随意题写诗句,家境贫寒、心胸狭隘没有恩德,性格懦弱缺少威严。
春天已尽,酒杯旁还留着花的影子;潮水退去,画栏边的水声变得微弱。闲暇时在山间吟咏,邀请僧人一同前往;傍晚走进林中,看仙鹤归来。
没有办法治理百姓,百姓却能自行治理,一天天渐渐觉得公文稀少了。
1. 姚合: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苦闲适。
2. 刺史:古代官职名,唐代刺史为州级行政长官,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
3.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因钱塘江而得名。
4. 颔联、颈联:律诗分为八句,其中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
《杭州官舍偶书》是姚合在杭州任职时的作品,全诗围绕诗人的生活与心境展开。开篇诗人的自谦之语,其实是一种平和心态的体现,不刻意标榜自己的政绩。接着通过对春景、潮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舍生活中的悠然。与僧人同游、看仙鹤归来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他超脱于官场事务之外的闲适。最后一句“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是点睛之笔,表面是说自己治理无方,实则反映出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的状况,这也正是诗人治理的一种成果体现。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慕虚名、享受平淡官场生活的诗人形象,也让我们对中唐时期地方官员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诗人真实的情感。首联诗人自谦,说自己身为刺史却贫穷、懦弱,无恩无威,展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颔联描绘了春尽、潮回的景象,花影、水声,画面宁静雅致,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颈联写诗人闲暇时与僧同游、傍晚看鹤归,勾勒出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对闲适生活的享受。尾联看似说自己无术治理,实则暗含着一种无为而治的意味,百姓能自行治理,公文渐稀,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安定平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满足。全诗情景交融,将个人心境与生活场景、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此诗是他在杭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他身处官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任上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反映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日常与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