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杏园宴上谢座主
杏园宴上谢座主
姚合 〔唐朝〕
得陪桃李植芳丛,别感生成太昊功。
今日无言春雨后,似含冷涕谢东风。
写雨
写风
春雨
雨后
古诗译文
有幸与桃李共植于芬芳的花丛中,
别离时更感念造物主(太昊)的化育之功。
今日春雨过后默默无言,
仿佛含着清冷的泪滴感谢东风的恩泽。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科举制度:进士科考试后举行"杏园探花宴",新科进士会聚长安杏园 2. 太昊文化:伏羲氏被尊为春神和东方之神,与诗中"东风"形成文化呼应 3. 桃李意象:在唐代常用来比喻门生故吏,成语"桃李满天下"即源于此 4. 物候特征:"春雨后"点明唐代科举放榜多在二月早春时节
展开
古诗注解
桃李
:喻指同科举子或优秀人才。
太昊
:上古帝王伏羲氏,此处借指自然造化之力。
冷涕
:清冷的泪水,暗喻含蓄深沉的情感。
东风
:既指春风,又隐喻座主的提携之恩。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深层结构值得注意:前两句写"得陪-别感"的时空转换,展现从集体荣宠到个人感悟的过程;后两句通过"无言-含涕"的意象对立,形成外静内动的抒情效果。诗人特意选用"冷涕"而非常见的热泪,既符合春雨的清寒特质,又暗示士子对仕途的清醒认知。全诗28字中,"谢"字作为诗眼出现两次(题目与末句),但表达方式从直陈转为隐喻,体现唐代酬答诗的含蓄美学。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采用双关手法贯穿全篇:首句"桃李"既写实景又喻同年进士;"太昊功"将自然造化与座主恩德相融;后两句以拟人化的杏花"含涕"谢东风,既写雨后花露的自然现象,又暗喻士子对知遇之恩的感念。全诗在清冷的春雨意境中,展现出唐代科举文化中特有的谦逊与感恩。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科举放榜后的杏园宴上。唐代新科进士有"探花宴"传统,姚合通过描绘雨后杏园景象,表达对座主(考官)识拔之恩的谢意,同时暗含对仕途前程的隐忧。
展开
作者信息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
490
名句数量:
1850
作者其他古诗
1
老马
1万阅读
2
赠供奉僧次融
1万阅读
3
闲居遣怀十首
1万阅读
4
寒食二首
1万阅读
5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1万阅读
6
送顾非熊下第归越
1万阅读
7
送裴大夫赴亳州
1万阅读
8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1万阅读
9
送田使君赴蔡州
1万阅读
10
送崔中丞赴郑州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