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南徐故人

周贺 〔唐朝〕

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

未断却来约,且伸临去情。

潮回滩鸟下,月上客船明。

他日南徐道,缘君又重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承蒙您三年来的款待,今晚之后我就要踏上新的旅程。

我们还没有断绝将来相见的约定,暂且抒发我临别时的情谊。

潮水退去,沙滩上的鸟儿飞落下来,月亮升起,照亮了我乘坐的客船。

将来有一天再踏上南徐的道路,定会因为您而再次前来。

1. 周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情思,风格清新自然。

2. 南徐:古地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改称南徐,后常以之称镇江。

3. 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4. 表现手法: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颈联的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情感。

  • 南徐: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 蒙见待:承蒙款待。
  • 此夕:今晚。
  • 前程:指即将踏上的旅程。
  • 却来约:将来相见的约定。
  • :抒发、表达。
  • 临去情:临别时的情感。
  • 潮回:潮水退去。
  • 滩鸟下:沙滩上的鸟儿落下。
  • 他日:将来某天。
  • 缘君:因为您。
  • 重行:再次前来。

《留别南徐故人》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离别诗。开篇诗人直接点出在南徐的三年得到了故人的款待,如今要离别,简单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深的感激。接着,诗人说到还没有忘记将来相见的约定,先尽情抒发当下的离别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不舍。

随后,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色:潮水退去,滩上的鸟儿落下,月亮升起来,照亮了要出发的客船。这些景象不仅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更衬托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平静中带着一丝惆怅。最后,诗人承诺将来会因为故人再次来到南徐,给这份离别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期盼。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将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故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体会到古代文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境。同时,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在格律和对仗上也有着严谨的讲究,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首联“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直抒胸臆,点明在南徐的三年受到故人款待,而今晚就要离别踏上新旅程,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故人的感激与离别的不舍。

颔联“未断却来约,且伸临去情”进一步抒发情感,既有对未来重逢的约定,又着重表达了临别时的不舍之情,将不舍与期盼交织在一起。

颈联“潮回滩鸟下,月上客船明”以景衬情,通过潮水退去、鸟儿归巢、明月升起照亮客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境,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尾联“他日南徐道,缘君又重行”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表明将来定会因为故人而再次来到南徐,让这份友情有了延续的希望,余味悠长。

周贺是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从诗题《留别南徐故人》及诗句内容来看,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徐停留三年后,即将离开此地前往他处时,为送别自己的故人而作,以此表达对故人三年款待的感激之情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作者信息
周贺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96名句数量: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