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长安送人
长安送人
周贺 〔唐朝〕
上国多离别,年年渭水滨。
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雁度池塘月,山连井邑春。
临岐惜分手,日暮一沾巾。
写山
写水
离别
写人
池塘
古诗译文
在长安多有离别之事,每年都在渭水边发生。空怀着未能归去的心意,说给将要远行的人听。大雁飞过池塘上的明月,山峦连接着城镇的春色。在岔路口惜别分手,日落时分泪水沾湿了手巾。
展开
知识点
作者周贺:唐朝诗人,生平记载较少,可能活跃于中唐时期,诗风简练,多以送别、山水为题。
诗体: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讲究平仄和对仗。
主题:送别诗,常见于唐代诗歌,表达离别之情、友人之谊或思乡之愁。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雁、月、山、春等意象,雁代表离别和书信,月象征寂寥,山和春烘托自然美景与人间离愁的对比。
历史背景:唐代长安是国际大都市,送别诗盛行,反映了当时文人交往和社会风貌。
展开
古诗注解
上国
: 指京城长安,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渭水
: 河流名,流经长安附近,常作为送别的地点。
未归意
: 未能归去或归乡的心意,表达思乡或留恋之情。
欲行人
: 将要远行的人,指被送别的友人。
雁度
: 大雁飞过,大雁是候鸟,常象征离别或书信。
池塘月
: 池塘上的月亮,营造宁静而感伤的氛围。
井邑
: 指城镇或乡村,井代表民居,邑指城邑。
临岐
: 面临岔路,古代送别时常在路口分手,引申为分别的时刻。
沾巾
: 泪水沾湿手巾,形容悲伤落泪。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长安送人》是周贺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围绕离别展开。首联交代了背景:在长安,离别是常事,每年都在渭水边发生,这奠定了诗的伤感基调。颔联直接表达情感:作者空怀着未能归去的心意(可能指自己无法归乡或留恋长安),却只能向将要远行的友人诉说,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共鸣。颈联转向写景:大雁飞过池塘上的明月,山峦连接着城镇的春色,这些景物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还通过雁的迁徙和春的生机反衬出离别的永恒与悲伤。尾联聚焦于分别瞬间:在岔路口惜别分手,日落时分泪水沾湿手巾,这一细节生动地捕捉了离别的痛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层层递进,从宏观到微观,充分展现了唐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中的“渭水”“长安”等元素,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文化和地理特征。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别绪。首联“上国多离别,年年渭水滨”点明地点和频率,突出离别的普遍性。颔联“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直抒胸臆,传达出无奈和遗憾。颈联“雁度池塘月,山连井邑春”转入景物描写,用雁、月、山、春等自然元素烘托氛围,雁象征离别,月增添寂寥,山和春则反衬出离别的伤感。尾联“临岐惜分手,日暮一沾巾”以动作和情景收束,日暮时分泪水沾巾,强化了情感的悲切。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五言律诗的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周贺所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周贺生活在唐代中期,可能是在长安任职或游历时,为送别友人而写。唐代长安是繁华都市,也是送别频繁之地,渭水边常成为送行场所。诗反映了唐代文人送别诗的常见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隐含了作者自身的思乡或未归之愁。
展开
作者信息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
96
名句数量:
372
作者其他古诗
1
寄潘纬
1万阅读
2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1万阅读
3
出关寄贾岛
1万阅读
4
送分定归灵夏
1万阅读
5
送陆判官防秋
1万阅读
6
赠胡僧
1万阅读
7
送省己上人归太原
1万阅读
8
暮冬长安旅舍
1万阅读
9
酬吴之问见赠
1万阅读
10
宿李枢书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