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起寒色,长沙犹未还。
世情何处淡,湘水向人闲。
空翠隐高鸟,夕阳归远山。
孤云万馀里,惆怅洞庭间。
平楚起寒色,长沙犹未还。
世情何处淡,湘水向人闲。
空翠隐高鸟,夕阳归远山。
孤云万馀里,惆怅洞庭间。
平坦的原野升起清冷的暮色,长沙城还远未归还。
世间人情何处最显淡薄,湘水却依旧闲适流淌。
苍翠山色隐没高飞的鸟影,夕阳余晖洒满远山。
孤独的云朵飘向万里之外,惆怅弥漫在洞庭湖畔。
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两层:前两联写外在景物,后两联写内心感受。首句"平楚起寒色"以宏观视角展现秋意,次句"长沙犹未还"点明羁旅状态。第三句"世情何处淡"直抒胸臆,第四句"湘水向人闲"转入自然意象,形成对比。颈联"空翠隐高鸟"写动态之景,尾联"孤云万馀里"转静态,形成空间张力。全诗押平声删韵(寒、还、闲、山、间),符合五律格律要求。诗人通过"湘水""孤云"等意象,构建出超脱与孤寂交织的双重意境,体现唐代文人"独善"与"兼济"的思想矛盾。
此诗以"杪秋"点明时节,通过"寒色""夕阳""孤云"构建苍凉意境。首联以"平楚起寒色"起兴,暗含天地萧瑟之感;颔联"湘水向人闲"运用拟人手法,以水之闲适反衬人之困顿。颈联"空翠隐高鸟"以虚实相生手法写山色与飞鸟,尾联"孤云万馀里"将视角拉向辽阔空间,形成"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宏阔,展现苦吟诗派"以景言情"的典型特征。
周贺为中唐苦吟派诗人,此诗作于晚唐动荡时期。诗人登楼远眺时,目睹秋日萧瑟景象,结合自身仕途坎坷(周贺曾任长江主簿但长期漂泊),借湘水、孤云等意象抒发羁旅愁思与人生感慨。诗中"世情何处淡"反映其对官场的疏离感,"惆怅洞庭间"则暗含对时代衰落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