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水连通淮河带来的利益非常多,但给百姓带来的危害也与此相当。东南地区四十三个州的土地,正是通过这条河被榨干了所有的财富。
1. 汴河:古代重要运河,对隋唐时期的经济、交通影响重大,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2. 淮河:中国东部的大河,与汴河等运河相连,在古代水利和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
3. 唐代运河作用:唐代运河不仅促进了物资运输和商业发展,也成为统治者搜刮地方财富的通道,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汴河直进船》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我们先来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汴水连通淮河好处很多,但对百姓的危害也不小,东南大片地区的财富都是通过这条河被搜刮走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没有片面地看待汴河,而是既看到了它在交通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又点出了它被统治者利用来剥削百姓的消极一面。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可能具有两面性,要全面客观地去看待。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了解到唐代的一些社会状况,运河的开凿和使用背后,既有繁荣的景象,也有百姓的苦难。通过这样的诗歌,我们能更好地走进历史,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诗立意深刻,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汴河的双重作用。首句“汴水通淮利最多”肯定了汴河连通淮河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如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交通等。第二句“生人为为害亦相和”笔锋一转,指出其给百姓带来的危害也同样不小,体现了客观辩证的视角。后两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则深刻揭露了统治者通过汴河对东南地区的掠夺,将运河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情感强烈,引人深思。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汴河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对于南北物资运输、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运河的开凿和维护也耗费了大量民力,统治者通过运河对东南地区进行残酷的剥削,使得百姓负担沉重。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运河带来的双重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