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请问贪婪一点心。
臭腐填腹几多足。
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 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
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请问贪婪一点心。
臭腐填腹几多足。
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 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
蚊子扇动翅膀,红色的腹部低垂摇晃,夜晚在江边出现,叫声像雷鸣般令人烦躁。
请问你这一点点贪婪的心,
用腐烂发臭的东西填满肚子,究竟要多少才满足?
像花一样美丽的越地女子住在江边曲折处,像嫦娥一样的美人夜夜凝眸远望。担心你(蚊子)在华美的窗户里扰乱安宁,用十轴轻薄的丝绸帐子围护着这夜晚中的美玉般的人儿。
1. 借物咏怀:这是一种诗歌创作手法,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诗借蚊子的贪婪可恶,表达对社会上类似现象的批判。
2. 夸张手法:“江边夜起如雷哭”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蚊子的叫声夸大如雷鸣,突出其令人厌烦的特点。
3. 越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越地(今江浙一带)多被认为是出美女的地方,“越女”常被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4.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往往多感伤情绪,或借咏史、咏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本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江上蚊子》是晚唐诗人常楚老的一首咏物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蚊子的形态和声音,让我们对蚊子有了直观的认识,那红色的腹部、飘摇的翅膀以及如雷的叫声,都让我们感受到蚊子的可憎。
接着诗人直接对蚊子发问,质疑它的贪婪,这不仅是在说蚊子,更是在影射现实中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他们像蚊子一样,以不正当的利益为食,却永远不知满足。
后面四句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江边美丽的女子,她们如同花朵、如同嫦娥,但却要因为蚊子的侵扰而用丝帐来保护自己。这就更凸显了蚊子的可恶,也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这种扰乱安宁、贪婪可恶之物的厌恶。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运用的借物咏怀的手法,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诗中的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了解到晚唐时期一些社会风貌和诗歌创作的特点。
这首诗以“江上蚊子”为题,构思巧妙,借物咏怀。开篇描绘蚊子的形态和声音,“飘摇挟翅亚红腹”写出蚊子的外形特征,“江边夜起如雷哭”则夸张地写出其叫声之大,令人厌烦,为下文的批判做铺垫。
中间两句“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直接质问蚊子的贪婪,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斥责其以臭腐为食却不知满足,寓意深刻,将蚊子的丑恶本性暴露无遗。
后四句转而描写江边美女,“越女如花”“嫦娥夜夜凝双睩”展现女子的美丽,而“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则写出美女因怕蚊子侵扰而用丝帐围护自己,从侧面烘托出蚊子的可恶,也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有了对比和转折。
全诗语言通俗直白,却寓意深远,通过对蚊子的描写,讽刺了社会上贪婪无度的丑恶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常楚老是晚唐诗人,其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官场腐败,一些权贵豪强贪婪无度,欺压百姓。诗人可能借对蚊子的描写,影射当时社会上那些贪婪可恶的势力。蚊子虽小,却扰人不安,以臭腐为食却贪得无厌,这与当时那些盘剥百姓、欲壑难填的权贵有相似之处。诗人通过对江上蚊子的刻画,表达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