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晚眺

张祜 〔唐朝〕

重槛构云端,江城四郁盘。

河流出郭静,山色对楼寒。

浪草侵天白,霜林映日丹。

悠然此江思,树杪几樯竿。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高高的栏杆仿佛构筑在云端,江边的城池四面郁郁盘桓。
河流静静穿出城外,山色映照楼阁透着寒意。
浪花般的野草蔓延至天际泛白,霜染的树林在日光下映出丹红。
悠然凝望这江景思绪万千,树梢间隐约露出几根船桅竿。

1.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此诗为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2. 对仗手法:颔联"河流"对"山色"、颈联"浪草"对"霜林"工整
3. 意象运用:通过"霜林""樯竿"等意象传递时空苍茫感
4. 张祜诗风特点:语言清丽,意境悠远,多写羁旅山水

  • 重槛:层层叠叠的栏杆。
  • 郁盘:形容城池布局曲折环绕。
  • 浪草:形容野草如浪蔓延。
  • 树杪:树梢。
  • 樯竿:船上的桅杆,暗示远方船只。

本诗教学可聚焦三个维度:
- 炼字艺术:"构""盘""侵""映"等动词的精准运用
- 空间构建:由近及远(栏杆→城池→山水→天际)的立体构图
-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抒怀,末句"悠然"与"樯竿"形成情感张力
建议结合唐代水墨画技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全诗以空间层次展开:首联"重槛构云端"以夸张手法突显城楼之高;颔联"静""寒"二字凝练传达出萧瑟氛围;颈联"白""丹"色彩对比强烈,展现秋日绚烂;尾联"樯竿"意象含蓄,暗示游子羁旅之思。张祜善用简淡语言营造深远画境,此诗堪称其五律代表作。

此诗作于张祜晚年漫游江南时期,诗人登临江城高处,眺望山水交织的壮阔景象,结合自身漂泊经历,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寂寥而宏远的意境,反映中唐文人寄情山水的典型心态。

作者信息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古诗数量:395名句数量: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