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中作三首

张祜 〔唐朝〕

日落江村远,烟云度几重。

问人孤驿路,驱马乱山峰。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

凄凉哭途意,行处又饥凶。

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

夜色草中网,秋声林外机。

渚田牛路熟,石岸客船稀。

无复是乡井,鹧鸪聊自飞。

秋滩一望平,远远见山城。

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

烧畬残火色,荡桨夜溪声。

况是会游处,桑田小变更。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夕阳西下,江村渐远,烟云层层叠叠。
询问路人孤驿的方向,驱马穿过杂乱的山峰。
夜色中进入霜林,火光微弱,寒寺钟声凄冷。
路途凄凉令人悲泣,所行之处又遇饥荒凶年。

西江上的月亮,远远映照着行人的衣衫。
夜色中草丛里的蛛网,秋声里林外的织机声。
渚田上牛走的路径已熟,石岸边客船稀少。
再也看不到故乡的景象,只有鹧鸪独自飞翔。

秋日滩头一望平坦,远远望见山城。
落日时分乌桕树啼叫,空林中露出寄生的植物。
烧畬的残火映出暗淡色彩,荡桨声在夜溪中回荡。
何况是曾经游玩的地方,桑田已有小小的变迁。

张祜,唐代诗人,字承吉,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诗风清丽含蓄。江西道,唐代行政区划,大致在今江西省境内。乌桕,落叶乔木,秋季叶色变红,常被诗人用作秋景的意象。鹧鸪,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以表达羁旅愁思。

  • 孤驿:偏僻的驿站。
  • 乱山峰:杂乱交错的山峰。
  • 霜林火:霜打过的树林中微弱的火光。
  • 水寺钟:水边寺庙的钟声。
  • 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常引发乡愁。
  • 乌桕:落叶乔木,秋季叶红。
  • 寄生:寄生植物,此处指林中可见的寄生植物。
  • 烧畬:烧荒种田,古代一种耕作方式。

这三首诗以时间为序,从日落写到夜色,再写到秋滩,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一首以“日落”“烟云”开篇,营造出苍茫的意境;“孤驿”“乱山”则突出了旅途的孤独和艰难。第二首以“西江月”为背景,通过“草中网”“林外机”等细节描写,渲染了秋夜的寂寥。第三首则转向更广阔的视野,“秋滩”“山城”等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三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张祜诗歌的艺术魅力。

张祜的这三首诗以秋日旅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行旅之人的孤寂与哀愁。诗中“日落江村远”“夜色草中网”等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荒凉萧瑟的秋景;“凄凉哭途意”“无复是乡井”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张祜诗歌的含蓄深沉和意境悠远。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在江西道中旅途所作,描绘了秋日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孤驿、乱山、霜林、寒钟等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凄凉,同时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信息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古诗数量:395名句数量: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