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从西方而来,渐渐觉得细微的尘土都带着红色,纷乱的车马都朝着东方的道路行进。
可惜这夏日里有着明月的美好夜晚,土山挡在前面,阻碍了南风的吹拂。
1. 张祜:唐代诗人,字承吉,其诗风清新俊逸,题材广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2. 平阴:古地名,历史悠久,在今山东省境内,是古代交通要道之一。
3. 古诗中的方位描写:诗中“西来”“向东”等方位词的运用,既点明了行进方向,也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
4.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间接表达了旅途中的感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平阴夏日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景小诗。开篇两句,诗人以自身行进的经历,描绘了从西方而来所见的尘土与东方道路上繁忙的交通,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旅途的奔波与尘世的喧嚣。
而后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夏日的夜晚。明月当空本是十分惬意的景象,但“土山前面障南风”一句,道出了小小的遗憾——南风被土山阻挡,少了一份凉爽。这种细微的情感流露,让诗歌更显真实可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对寻常景物的刻画,展现了独特的夏日风情和诗人的内心感触,值得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平阴夏日的独特景象。首联“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从行进的视角入手,写出一路而来尘土的颜色和车马的繁忙,既点明了旅途情景,又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动态的基调。
后两句“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则笔锋一转,聚焦于夏日的夜晚。本是明月皎洁的美好时刻,却因土山阻挡了南风而稍显遗憾,在写景中融入了诗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全诗看似平淡,却于寻常景象中捕捉到独特的韵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观察。
张祜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涉及山水、边塞、咏史等题材。《平阴夏日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题及内容来看,当是诗人在夏日行至平阴之地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处于旅途之中,目睹当地的景象与环境,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记录下途中所见的夏日风光与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