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
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
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
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
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
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
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
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
风亭里的弦管乐声已经断绝,玉漏报时的声音刚刚响起,带来新的时刻。
清香的绿茶驱散了酒意,寒冷的灯火静静地照着离别的人。
对于朝廷的清贵官职并无留恋之意,原本就以清白的本业为生,家境贫寒。
明天一早就要踏上青山中的道路,谁又会在途中遇见我这离去的马蹄扬起的尘土呢。
1.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其诗多为五律,辞意清新,描写细致。
2. 侍御,古代官职名,即侍御史,负责监察等事务,属于朝廷中较为清贵的官职。
3. 玉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由漏壶发展而来,因以玉为饰或制作精美而称玉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用于表示时间的流逝。
4.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5. 素业,在古代常指清白的职业,如儒业、农耕等,也指先代所从事的本业,诗人在此处用以表明自己安于本业、不慕仕途的心态。
《秋宵宴别卢侍御》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对秋夜宴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开篇从宴终人散的场景入手,“风亭弦管绝”说明宴饮已结束,热闹散去;“玉漏一声新”则点出时间的推移,为离别增添了几分时间的紧迫感。接着,“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两句,通过“绿茗”“寒灯”等意象,营造出清幽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既写出了宴后的平静,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静照人”三字将灯光下离人的身影与心境刻画得尤为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表明了诗人不贪恋官场富贵,坚守自身本业的品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离别增添了一层缘由,或许是诗人即将离开官场,回归本业。最后,“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以设问作结,想象明日出发后的情景,流露出对前路的未知感和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让离别之情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将写景、抒情与言志完美结合,让我们在感受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品格与心境。
全诗紧扣“秋宵宴别”展开,情景交融,意蕴深远。首联“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以环境描写开篇,弦管声绝,玉漏报新时,暗示宴饮已毕,离别将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颔联“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转入对宴别场景细节的刻画。绿茶清香驱散酒意,寒灯静静映照离人,“醒酒”“静照”等词,既写出了宴后的状态,又暗含着离别时的清醒与不舍,情感细腻。
颈联“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的心境。表明自己对官场的清贵职位并无留恋,坚守本业,安于清贫,展现出诗人不慕荣利的品格。
尾联“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设想别后的情景,明天一早就要踏上征途,不知途中会遇见何人,流露出对前路的茫然和离别友人的惆怅,余味悠长。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将离别之情与个人心境巧妙结合,是一首耐人寻味的送别佳作。
朱庆馀是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见长。此诗题为“秋宵宴别卢侍御”,可知是在秋天的夜晚,诗人与卢侍御宴别时所作。卢侍御当为诗人的友人,时任侍御史一职。宴别之际,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抒怀,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流露出自身对仕途的淡然和对本业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