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俜乖拙两何如,昼泥琴声夜泥书。
数拍胡笳弹未熟,故人新命画胡车。
伶俜乖拙两何如,昼泥琴声夜泥书。
数拍胡笳弹未熟,故人新命画胡车。
孤独无依又笨拙无能,这两种境况该如何言说?白天沉浸在琴声之中,夜晚则埋头于书卷之间。
几曲胡笳还没能熟练弹奏,老朋友又新下令要画胡车。
1. 胡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常用于军中或表现边塞生活,其声音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在许多古诗中都有提及,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2. 诗中的“拍”除了表示乐曲段落外,在古代诗歌格律中也有相关概念,与诗歌的节奏韵律有关。
3.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除了知名诗人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佚名诗人的作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同样是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与情感。
4. 诗中涉及的“胡车”等北方民族元素,体现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各民族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榜句》。从题目来看,“榜句”可能是指题在匾额、墙壁等地方的诗句,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纪实性。
开篇的“伶俜乖拙两何如”,作者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处境,这种直白的表达让我们能快速感受到作者的真诚。这里的“伶俜”和“乖拙”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暗含着对生活的某种感慨。
接着看“昼泥琴声夜泥书”,这一句为我们勾勒出作者的日常生活画面。白天与琴声相伴,夜晚与书卷为伍,这既可以是一种闲适的生活,也可能是作者在孤独中的一种寄托。“泥”字用得很妙,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琴声和书籍的沉迷程度。
然后是“数拍胡笳弹未熟”,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学习胡笳演奏,“未熟”二字很真实,说明作者并非技艺高超的大家,只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的普通人,这让诗歌更贴近生活。
最后“故人新命画胡车”,老朋友突然让画胡车,这一情节的加入,让诗歌有了变化,从作者的自我沉浸转向了与外界的互动。也让我们猜测,作者可能还擅长绘画,这丰富了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其真实、质朴的风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古代普通人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感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独特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伶俜乖拙两何如”以设问开篇,直接点出自己孤独又笨拙的处境,奠定了全诗略带愁苦又坦然的基调。
“昼泥琴声夜泥书”一句,通过“昼”与“夜”的对比,“琴声”与“书卷”的并置,展现了作者日夜沉浸在艺术与知识追求中的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其对这些事物的热爱,也暗示了其可能借此排遣孤独的心境。
后两句“数拍胡笳弹未熟,故人新命画胡车”则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弹未熟”写出了学习技艺的过程,带着一丝青涩与不熟练的可爱;而“故人新命画胡车”则引入了外部的因素,打破了作者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状态,增添了生活的波澜,也让诗歌更具叙事性和画面感。
全诗围绕个人处境、日常活动展开,看似平淡,却于细微之处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生活气息与内心世界。
由于这首诗的作者未知,其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从诗句内容来看,可能是一位处于孤独处境、才艺尚未纯熟的文人所作。诗中提到了胡笳、胡车等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事物,或许当时作者生活的环境与北方民族有一定交流,或者作者对北方民族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也有可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在技艺学习和生活中的某种困顿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