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长安客感
长安客感
雍陶 〔唐朝〕
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写马
古诗译文
太阳照耀着千万户人家,却没有一家是我可以依靠的地方。我连路上扬起的尘土影子都比不上,它们还能随着马蹄一同归来。
展开
知识点
1.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和羁旅愁思,风格清新自然。2. 客居诗是唐诗中的重要题材,多表达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前途的迷茫等情感。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此诗通过“千万家”与“非所依”、“自身”与“行尘影”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4. 古诗中“归”字常蕴含着思乡、回归故土的情感,此诗中“犹随马蹄归”的“归”字便体现了这一点。
展开
古诗注解
长安客感
:在长安作客时的感慨。
日过千万家
:太阳照耀过千千万万户人家。
一家非所依
:没有一户人家是自己可以依靠的。
不及行尘影
:比不上行走时扬起的尘土的影子。
犹随马蹄归
:尚且能随着马蹄一同返回。
展开
讲解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长安客感》,感受诗人的情感。“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这里诗人看到太阳照耀着长安的千万户人家,可这些家没有一个是属于自己、能让自己依靠的,一下子就把客居的孤独感展现出来了。再看“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觉得自己还比不上路上的尘土影子,尘土影子能跟着马蹄回去,自己却不能,把思乡和漂泊的无奈写得特别深刻。整首诗短短二十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朴素的语言将客居他乡的复杂情感表达得十分到位,这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用简洁的文字传递丰富的情感。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客居他乡的凄凉心境。首句“日过千万家”描绘出长安的繁华景象,千万家的存在更反衬出下句“一家非所依”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异乡无依无靠的处境。后两句“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更是别出心裁,诗人将自己与行尘之影对比,连尘土的影子都能随马蹄而归,而自己却只能客居异乡,无法归去,这种卑微的对比将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展开
创作背景
雍陶是唐代诗人,一生仕途起伏,曾在多地漂泊。此诗很可能是他客居长安期间所作。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繁华热闹,却也让漂泊在此的游子更易感受到孤独与无依。诗人身处异乡,面对万家灯火却无自己容身之所,由此触发了内心的羁旅愁思,写下了这首表达客居他乡悲凉之感的诗作。
展开
作者信息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合。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编为一卷。《全唐文》录存其文二篇。
古诗数量:
135
名句数量:
498
作者其他古诗
1
题君山
1.1万阅读
2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1万阅读
3
劝行乐
1万阅读
4
天津桥春望
1万阅读
5
少年行
1万阅读
6
城西访友人别墅
1万阅读
7
韦处士郊居
1万阅读
8
题情尽桥
1万阅读
9
望月怀江上旧游
1万阅读
10
孤桐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