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宝应县
题宝应县
雍陶 〔唐朝〕
雪楼当日动晴寒,渭水梁山鸟外看。
闻说德宗曾到此,吟诗不敢倚阑干。
写雪
写山
写水
写鸟
古诗译文
那天雪楼在晴朗的寒冷中微微颤动,从渭水梁山望去,视野开阔超越飞鸟。听说唐德宗曾经到过这里,吟诗时不敢倚靠栏杆。
展开
知识点
雍陶是唐朝中晚期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以工诗著称,与张籍、王建等齐名。宝应县是唐代县名,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其在位期间有贞元之治,但后期政局动荡。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风格多样,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展开
古诗注解
雪楼
: 指宝应县的楼阁,可能因雪景或寒冷而得名。
渭水
: 渭河,流经陕西,诗中可能指代周边水域。
梁山
: 山名,可能指宝应县附近的梁山。
德宗
: 唐德宗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曾巡幸各地。
倚阑干
: 倚靠栏杆,表示一种谨慎或敬畏的态度,可能因为皇帝曾在此而不敢放肆。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雪楼当日动晴寒”开篇,通过“动晴寒”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天气晴朗却寒意袭人的情景,暗示了环境的肃穆。第二句“渭水梁山鸟外看”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视野的辽阔,仿佛超越飞鸟的视角,增强了诗的空间感。后两句“闻说德宗曾到此,吟诗不敢倚阑干”转入叙事,通过“闻说”引出历史传说,德宗皇帝的到访使得诗人产生敬畏之心,不敢随意倚靠栏杆,体现了对皇权的尊崇和历史的重现。整体上,诗作融合了写景、叙事和抒情,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前两句写景,描绘了雪楼的寒冷和渭水梁山的开阔视野,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丽的意境。后两句叙事,引用德宗皇帝曾到此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怀旧情感。语言简洁含蓄,情感深沉,展现了唐诗的典型风格,融合了写景与抒情,富有历史厚重感。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雍陶所作,宝应县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曾巡幸过一些地方,包括宝应县。雍陶在游览宝应县时,感怀历史事件,尤其是德宗皇帝的到访,因而创作此诗,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敬畏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合。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编为一卷。《全唐文》录存其文二篇。
古诗数量:
135
名句数量:
498
作者其他古诗
1
题君山
1.1万阅读
2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1万阅读
3
劝行乐
1万阅读
4
天津桥春望
1万阅读
5
少年行
1万阅读
6
城西访友人别墅
1万阅读
7
韦处士郊居
1万阅读
8
孤桐
1万阅读
9
题情尽桥
1万阅读
10
望月怀江上旧游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