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愁驿路问来人,西去经过愿一闻。
落日回鞭相指点,前程从此是青云。
在驿路上行走时满怀愁绪,向路人询问西去的路程。夕阳下回马扬鞭,路人遥指前方,从此处开始便是通往青云驿的坦途。
1. 青云驿:唐代驿站名,位于今陕西商洛一带,是长安通往东南方向的重要驿站 2. 双关修辞:"青云"既指驿站名称,又暗喻"平步青云"的仕途理想 3. 唐代驿传制度:每三十里设驿,配备马匹供官员使用 4. 行旅诗特点:多描写旅途见闻,抒发羁旅情怀
这首诗通过日常问路的小场景,展现了唐代官员的旅途生活。前两句写诗人带着愁绪问路,后两句通过路人指点的瞬间,将实景描写(落日回鞭)与人生寓意(青云之志)自然融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青云"的巧妙运用:既是确指目的地青云驿,又暗含对仕途的乐观期待。这种一语双关的手法,体现了唐诗"言近旨远"的艺术特色,让简单的行旅记述升华为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出行旅图景:首句"行愁"奠定情感基调,次句"愿一闻"表现求知心态。后两句通过"落日回鞭"的动感画面和"青云"的双关妙用,既交代了地理行程,又暗喻仕途前景。诗人将实际路途与人生际遇巧妙结合,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体现了唐代行旅诗"即事抒怀"的典型特征。
此诗作于雍陶赴任途中。唐代官员常需长途跋涉赴任,雍陶此行可能是调任或述职途中经青云驿(今陕西境内),通过问路的情节,既写实景又暗含对仕途的期许,展现了唐代士人的行旅生活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