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在少年场,知己萧条壮士伤。
可惜报恩无处所,却提孤剑过咸阳。
行人立马强盘回,别字犹含未忍开。
好去出门休落泪,不如前路早归来。
与君同在少年场,知己萧条壮士伤。
可惜报恩无处所,却提孤剑过咸阳。
行人立马强盘回,别字犹含未忍开。
好去出门休落泪,不如前路早归来。
其一:
与你曾在年少时共度时光,如今知己零落,壮士心怀感伤。
可叹报恩无门,只得孤身提剑走过咸阳。
其二:
送行之人勒马徘徊不前,离别的话语哽咽难以开口。
愿你一路珍重莫要落泪,不如早些归来再续前缘。
1. 咸阳在唐诗中常代指京城或仕途
2. "壮士"意象源自战国侠士传统
3. 唐代送别诗常见"以劝慰作结"的写作模式
4. 雍陶属中唐"苦吟派"诗人,注重字句锤炼
此组诗典型体现唐代送别诗的三大特征:
一、情感真实:通过"未忍开""强盘回"等细节描写展现复杂心绪
二、境界开阔:将个人离愁与人生际遇、社会背景相结合
三、语言凝练:如"提孤剑"三字即浓缩壮志未酬的孤愤
第二首末句"早归来"打破常规离别诗的悲戚基调,体现盛唐后文人面对离别的理性态度。
全诗以对比手法展开:
1. 时空对照:少年欢聚与中年离散形成强烈反差
2. 意象运用:"孤剑"既写实又象征孤傲气节,"咸阳"暗指功名之路
3. 情感层次:第二首由"强盘回"的克制到"休落泪"的劝慰,展现唐人特有的豁达离别观
此诗作于唐代,雍陶为友人送别时所作。诗人通过"少年场""孤剑咸阳"等意象,既表达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又暗含仕途失意、知交零落的孤寂,反映了中唐文人壮志难酬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