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赠酒

杜牧 〔唐朝〕

细算人生事,彭殇共一筹。

与愁争底事,要尔作戈矛。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仔细盘算人生的种种事情,长寿的彭祖与早夭的殇子其实是一样的结局。

我又何必与忧愁去争什么高下,要你这酒来当作武器呢。

1. 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 彭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长寿著称,常被用作长寿的象征。

3.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彭祖与殇子对比,突出人生结局的一致性。

4. “戈矛”在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酒比作对抗忧愁的武器。

5. 晚唐诗歌往往带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此诗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 彭殇:彭,指彭祖,传说中古代的长寿者,活了八百岁;殇,指未成年而死的人。这里彭殇代指长寿与短命。
  • 共一筹:意思是结果相同,没有差别。筹,计数的用具,这里引申为结局、结果。
  • 底事:什么事,何事。
  • :你,这里指代酒。
  • 戈矛: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比喻为对抗忧愁的工具。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主旨,它主要表达了杜牧对人生和忧愁的独特见解。首联“细算人生事,彭殇共一筹”,诗人通过仔细盘算人生,得出了一个看似消极实则通透的结论:无论是活了八百岁的彭祖,还是未成年就夭折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告诉我们不必过于执着于生命的长短,而应更注重生命的质量和意义。

接着看颔联“与愁争底事,要尔作戈矛”,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忧愁的态度。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酒来排解忧愁,把酒当作对抗忧愁的武器,但杜牧却认为,我们没必要去和忧愁争斗,自然也就不需要酒这个“武器”了。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坦然面对人生烦恼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境遇。

这首诗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首联“细算人生事,彭殇共一筹”,诗人以彭祖和殇子作对比,提出人生无论长寿还是短命,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对生命长度的超脱看法,打破了人们对长寿的盲目追求,体现出一种通透的人生观。

颔联“与愁争底事,要尔作戈矛”,笔锋一转,由对人生长度的思考转向对忧愁的态度。诗人认为不必与忧愁去争斗,也就不需要酒来作为对抗忧愁的武器,表现出一种不依赖外物、坦然面对忧愁的豁达心境。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慨,引人深思。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对历史的感慨、个人的怀才不遇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此诗《不饮赠酒》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了世事沉浮后所作,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往往借酒消愁,而杜牧在此诗中却表达了不借助酒来排遣忧愁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人可能是在一个与友人相聚、劝酒的场合,结合自身对人生的思索,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长短、忧愁与否的超脱看法。

作者信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诗数量:605名句数量: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