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
凉风满红树,晓月下秋江。
岩壑会归去,尘埃终不降。
悬缨未敢濯,严濑碧淙淙。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
凉风满红树,晓月下秋江。
岩壑会归去,尘埃终不降。
悬缨未敢濯,严濑碧淙淙。
卸下官印整理千卷文书,重阳时节畅饮百缸美酒。
凉风拂过红叶片片飘落,破晓残月倒映秋江水流。
终将归隐山林远离尘嚣,世俗纷扰终究无法侵扰。
未敢濯洗帽缨明志高洁,严陵滩下水声潺潺清幽。
1. 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拒绝光武帝征召,垂钓富春江
2. 沧浪濯缨:典出《孟子·离娄》,喻政治态度选择
3. 晚唐贬谪文学:士人通过山水描写寄托政治失意
4. 杜牧七律特点:清丽俊爽与历史感怀相结合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
① 意象的象征性:"红树"既写实又暗示政治环境,"秋江"暗喻人生迟暮
② 典故的深层运用:严濑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精神归宿的符号
③ 矛盾情感的表达:尾联"未敢"二字,精准传递欲隐难隐的复杂心理
建议结合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对比阅读,体会其山水诗中的历史苍茫感。
全诗以疏淡笔墨勾勒秋晓行旅图景,前四句通过"千轴书""百缸酒"的夸张与"凉风""晓月"的工对,展现洒脱不羁的文人形象;后四句转入哲理思考,"尘埃终不降"化用佛典,"悬缨未敢濯"双关仕隐抉择。尾句以严濑水声作结,余韵悠长。杜牧善将个人际遇融入自然意象,此诗典型体现其"雄姿英发中见深沉"的艺术特色。
此诗作于杜牧任睦州(新定郡)刺史期间(约842-844年)。时值牛李党争激烈,杜牧因曾受牛僧孺赏识而遭排挤,外放地方官。诗中"解印""尘埃"等语,反映其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岩壑""严濑"则表达追慕严子陵的隐逸之志,展现了晚唐士大夫在仕隐矛盾中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