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敬爱寺楼

杜牧 〔唐朝〕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傍晚时分,千座山峦都覆盖着白雪;春寒料峭中,我登上这百尺高楼。

独自登上楼,又独自走下来,谁能理解我这悠闲自在(或怅然若失)的心境呢。

1.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 唐诗的体裁:这首诗为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讲究平仄和押韵。

3.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暮景、雪山、春寒等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之情。

4. “悠悠”一词的多义性:在古诗中,“悠悠”常用来形容时间的久远、空间的广阔,或人的心境闲适、怅惘等,本诗中则侧重于表达诗人复杂的心境。

  • 暮景:傍晚的景色。
  • 千山雪:形容很多山上都有积雪。
  • 春寒:春天的寒冷。
  • 百尺楼:很高的楼,这里指敬爱寺的楼。
  • 独登还独下:独自登上楼又独自下来。
  • :理解,领会。
  • 悠悠:形容闲适、悠远的样子,这里也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怅惘、孤寂之情。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是杜牧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敬爱寺楼的所见所感。

首联“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傍晚的雪景图,千座山峰被白雪覆盖,在春天里,百尺高楼之上还带着寒意。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色的特点,还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冷的基调。

接着看“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这里的“独”字很关键,它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的状态,从登楼到下楼,都是孤身一人。而“谁会我悠悠”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他在感慨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此刻的心境。这里的“悠悠”既有着一丝闲适,更有着深深的孤寂和不被理解的怅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篇幅虽短,但通过写景和抒情的结合,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切,让我们感受到了晚唐诗人那种独特的心境。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唐诗的魅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首联“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从视觉和感觉两方面入手,描绘了傍晚时分千峰积雪、春寒料峭中百尺高楼矗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阔大而清冷的意境,为下文抒发孤寂之情做了铺垫。

颔联“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以“独”字贯穿,直接点出诗人独自登楼又独自下楼的情景,凸显了其孤独的状态。末尾一句“谁会我悠悠”,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表达了不被他人理解的情感。全诗情景交融,将诗人的心境融入到所见之景中,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抒发情怀与感慨。《题敬爱寺楼》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所描绘的春寒雪景及独自登楼的情景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于敬爱寺游览时,触景生情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一种孤寂、惆怅的心境中,通过登楼观景来排遣内心的情绪,借诗句表达自己不被理解的心境。敬爱寺是当时的一座寺庙,文人墨客常在此游览、题诗抒怀。

作者信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诗数量:605名句数量: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