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她静默伫立,仿佛化了淡雅的妆容,绘有双凤图案的裙裾散发着郁金香的芬芳。
长安的才子们在一旁好好看看,这女子与乔家那位美丽的窈娘相比,究竟如何呢?
1.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
2. 西京,在唐朝指长安,因洛阳为东都,长安相对而言称西京,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3. 郁金香,在古代诗文中常被提及,既指一种香草,也可指用其制作的香料,常用来增添衣物的香气或作为装饰图案的灵感来源。
4. 窈娘,历史上有记载为隋末唐初的美女,后常被用作美丽女子的代称,在古典诗词中多次出现,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5.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眼前女子与乔家窈娘对比,突出对所描写女子的赞美,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偶呈郑先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情况,它是杜牧偶然写给郑先辈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
读这首诗,我们先从字词入手。“不语亭亭俨薄妆”,这里的“亭亭”写出了女子的姿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安静站立、身姿挺拔的女子形象。“画裙双凤郁金香”则让我们知道,这位女子穿着有双凤图案的裙子,还带着郁金香的香气,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两句,诗人让长安的才子们来评判,眼前的女子和乔家窈娘相比怎么样。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乔家窈娘是有名的美女,诗人这么写,其实是在夸赞眼前的女子也非常美丽。
从整首诗来看,杜牧用简单的语言,就把一个女子的美写得活灵活现,有神态、有服饰、有香气,这就是他诗歌的妙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要多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啦。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美感。
首句“不语亭亭俨薄妆”,从神态和妆容入手,刻画女子静默伫立、淡雅脱俗的模样。“不语”写出了女子的娴静,“亭亭”勾勒出她挺拔秀美的身姿,“俨薄妆”则点出其妆容的淡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次句“画裙双凤郁金香”,转而描写女子的服饰。“画裙双凤”展现了裙子的精美图案,暗示了女子的身份或对美的追求;“郁金香”则通过香气增添了浪漫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迷人的芬芳,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丰富了对女子的描写。
后两句“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以问答的形式,将眼前的女子与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乔家窈娘相比较,既表现出诗人对眼前女子美貌的赞叹,又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西京才子”的视角也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吸引力,让读者能想象到当时众人欣赏的场景。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通过对女子形、神、衣、香的细致描绘,塑造出一个鲜活动人的美女形象,体现了杜牧诗歌清新俊逸的风格。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俊爽清丽,多咏史、写景、抒情之作。《偶呈郑先辈》是一首赠友的小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题“偶呈”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偶然的场合,见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有所感触,便写下此诗赠给郑先辈,与友人分享所见所感。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雅士之间常以诗唱和,描写男女风情的诗作也较为常见,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美的欣赏和诗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