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帆势轻,南浦遍离情。
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
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
更忆前年别,槐花满凤城。
西风帆势轻,南浦遍离情。
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
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
更忆前年别,槐花满凤城。
西风吹送船帆轻盈远去,南浦岸边满是离别之情。
秋菊艳丽含着露水,荷花在雨中传递淅沥声。
轻叩船边惊飞滩头鸟,移桨时草丛虫鸣相送。
更忆前年同样的分别,凤城槐花正漫天飘零。
1. 唐代科举制度中的"同年"关系
2. 南浦、凤城等诗歌地理意象
3. 晚唐诗歌的时空结构艺术
4. 许浑"丁卯体"对仗工整的特点
5. 槐花与唐代科举的文化关联
此诗典型体现许浑七律"工整密丽"的风格:
1. 结构设计:现实-回忆双线交织,尾联突转深化情感
2. 炼字艺术:"递"字将雨打荷声拟人化,"没"字写鸟影倏忽
3. 科举意象:通过"槐花"暗喻二人进士及第的往事
4.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抒发送别之悲与宦游之叹
全诗以"西风"起兴,通过"菊艳""荷雨"的视听描写营造秋日离别氛围。颈联"滩鸟没""草虫鸣"以细微动态反衬寂静离愁,尾联突然转入"槐花满城"的春日回忆,形成时空跳跃的抒情张力。许浑善用色彩意象(菊黄荷红)与声音描写(雨声虫鸣),体现晚唐诗歌精工婉约的特质。
此诗作于许浑送别同科进士崔氏时。唐代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常有离别聚会,诗中"前年别"暗示二人曾为同榜进士。通过秋日送别的景物描写,寄托对仕途漂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