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

许浑 〔唐朝〕

珍禽暂不扃,飞舞跃前庭。

翠网摧金距,雕笼减绣翎。

月圆疑望镜,花暖似依屏。

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珍贵的山鸡暂时不被关在笼子里,飞舞着跳跃在庭院前。

翠绿的罗网损坏了它金色的爪子,雕花的笼子使它美丽的羽毛变得稀疏。

月圆之时,它仿佛在望着镜子般的圆月;花开春暖之际,它好像依偎在屏风旁。

何必再回到旧日的巢穴呢?每座山都有青青的芳草。

1. 许浑:晚唐诗人,字用晦,其诗多五律、七律,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后人称之为“丁卯体”。

2. 山鸡:即雉鸡,羽毛色彩艳丽,在古代常被文人写入诗中,成为寄托情感的意象。

3. 律诗:这首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的格律特点。

4. 意象:诗中的“翠网”“雕笼”象征着束缚,“月圆”“花暖”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芳草青”则代表着美好的环境。

  • 珍禽:珍贵的鸟类,这里指山鸡。
  • 扃(jiōng):关锁,这里指关在笼子里。
  • 前庭:庭院前面。
  • 翠网:绿色的罗网,这里指捕鸟的网。
  • 金距:公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山鸡金色的爪子。
  • 雕笼:雕花的笼子。
  • 绣翎:美丽如绣的羽毛。
  • 疑望镜:好像在望着镜子。
  • 似依屏:好像依偎在屏风旁。
  • 旧巢:以前的巢穴。

《山鸡》是唐朝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诗中围绕山鸡展开,从它暂时获得自由在庭院飞舞,到回忆它曾被翠网、雕笼束缚的经历,再到描绘它在月圆、花暖时的状态,最后表达不必执着旧巢的感慨。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通过对山鸡遭遇的描写,既包含了对山鸡被束缚的同情,也有对自由的赞美。而尾联的“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则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不必固守过去,新的环境同样可以有美好的生活。

在艺术手法上,颔联的对仗十分工整,“翠网”对“雕笼”,“摧”对“减”,“金距”对“绣翎”,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圆比作镜子,将花暖的环境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鸡所处的情境,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了解这首诗,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许浑诗歌的艺术特色,还能从中领悟到关于自由与生活态度的哲理。

这首诗描绘了山鸡的形象和处境,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首联写山鸡暂时摆脱束缚,在庭院前飞舞跳跃,展现出自由的姿态。颔联通过“翠网摧金距,雕笼减绣翎”,描绘了山鸡曾遭受的禁锢之苦,金色的爪子因翠网而受损,美丽的羽毛因雕笼而减少,暗含对束缚的不满。颈联以“月圆疑望镜,花暖似依屏”的生动比喻,写出山鸡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尾联“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则表达出一种豁达的心境,暗示只要有适宜的环境,不必执着于过去的巢穴,给人以启迪。全诗借山鸡的遭遇,既流露对自由的向往,又蕴含着对生活的达观态度。

许浑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愁思等内容。《山鸡》这首诗具体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从诗中对山鸡处境的描绘来看,可能是诗人在观察山鸡的生活状态后有感而发。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或动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此诗或许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作者信息
许浑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934